检测春秋-3

热度 2已有 879 次阅读2010-9-4 16:26 |

            和孙万玲先生一起参加的一次座谈会

      大概四十五岁以上的锅压RT人员,还记得有一本蓝皮的《射线探伤》教材吧?作者是孔令荣、李衍等先生。这本教材在我国锅压系统RT培训中使用了十几年,做出了很大贡献。这本教材的试用本是什么时候出版的,我记不清了,反正它是1987年大连RT高级班的试用教材。康纪黔先生告诉我:在大连班上试用,把发现的问题记下来,告诉编者们,以便正式出版时参考。

      这样,在1987年冬北京西郊吴家村一个宾馆里,召开了《射线探伤》试用教材座谈会。会议开了六、七天,孔令荣先生主持会,参加会议的除编者之外,就是我和四川的孙万玲先生。在正式出版的蓝皮教材前言中,有“全国考委派员进行了审查”这么一句话,我不知我算不算“派员”,我也不能把这个会称为“审查会”,但叫“座谈会”还可以吧?座谈会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孙万玲先生。

      像我这样七十多岁的人,可能还会记得有一本书,叫《X射线探伤问答》,作者是孙万玲先生。应该说,我受这本书的影响很大,在心目中仰慕孙先生久矣,我认为他曾是中国工业RT的一个里程碑。当然三十年前的书,今天看来可能有许多不深不透的地方,但三十年前的我,水平不是更低么?。我和孙先生只见过一次、在一起生活了六、七天,就是参加这次座谈会。稍后几天,1987年全国锅压RT论文答辩和评片考试也在这里举行。

      孙先生身高在一米八左右,衣着整洁,儒雅文静。在房间内谈起RT理论,滔滔不绝,有不少见解独到的地方。例如,他认为:训机,实质是牺牲阴极灯丝(灯丝逐渐变细),换取X射线管的真空度。又如,他认为,X射线管正常寿命终结的原因之一是:钨靶镜面变得凸凹不平,使X射线成漫散射状态。他说:“讨论几何修正系数σ的用意,和讨论几何不清晰度Ug一样,实用价值是:邦助理解标准中关于射源至工件距离的规定,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实用目的么?!”他还有一些很价值的观点,在此就不罗列了。对于学术观点,他主张争论,反对“以势压人”的霸气和邦派气。他认为把学术观点上的争论,变成争吵,是“半”知识分子的可怜行为。可能孙先生在批评我吧?

      在教材讨论会上,六、七天来,他几乎一言未发。在房间里,我问他原因,他说:“我没有资格,我不是考委委员,也不是劳动系统认定的高级,不好意思说,…总之,这本书还是比较好的。当然,过几年再编,会更好。”他对李衍先生评价很高,认为他有大家的风范、学者的气质,身上没有“官”霸之气。

      从北京回来后,和孙先生通过几次信。他的钢笔书法堪称上乘艺术品。从信中知道他似乎内退(离开成都飞机公司),到一个检测器材厂当顾问了。再后来,就失去了联系。孙先生年龄大我四五岁,估计今年可能七十六七了,不知现在情况怎样?和孔凡庚先生相比,孔先生可能机会更好些。遥祝两位先生安好!

                                                                                     梁金昆   2010,612

 


路过

雷人
2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