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数字射线(DR+CR)检测技术》

    [复制链接]
查看19398 | 回复7 | 2022-1-6 13: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好书推荐
强天鹏最新专著《数字射线(DR+CR)检测技术》已出版发行,欢迎大家订购。
路先生 13851764243 微信同号
[url=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ft=t&id=661586538896][/url]
序 言

无损检测已经进入数字时代。就用于焊接结构无损检测的数字射线技术而言,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技术与设备多番更替换代,最后确立了DR与CR两种检测方法的主体地位。迄今为止,数字射线技术有关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完备,硬件系统的性能已经达到很高水平,同时价格逐步降低,应用技术与工艺也在不断发展,无论是检测可靠性或灵敏度方面,还是检测成本和效率方面,都已达到或超过传统胶片射线照相技术水平。

推广数字射线技术的意义不仅于此,在当今注重节能环保的时代,互联网和信息爆炸时代,大数据应用和智能化时代,基于模拟信号技术的胶片照相技术已经无法适应,其地位和重要性下降已成定局,数字射线技术取而代之,并大显身手的场合已屡见不鲜。对职业无损检测技术人员来说,抓紧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数字射线技术,不仅是胜任眼前工作的必备技艺,更是今后数年乃至数十年开拓事业和发展之资本。
与理论研究和仪器设备研究相比,国内的数字射线检测应用研究显得落后。以DR技术为例,现状是:缺少正确的理论指导,工艺研究得不深不透,标准也不尽如人意,技术应用的多个环节存在错误,并且发生范围是全行业甚至全国性的,不能不令人焦虑和惋惜!
以DR技术应用为例,一些谬误可列举如下:
在DR检测的管电压选择上按照胶片射线检测的规则“尽量选择较低管电压”,殊不知这样做的后果是速度慢,效率低,图像质量差;
使用大焦点X射线机对结构焊缝实施静态检测时采用“最佳放大”透照工艺,导致小缺陷的清晰度变差,对比度减小,裂纹检出率降低,一次透照长度减小,出现搭接不良几率增大;
把胶片技术的一次透照长度计算方法和公式用于DR焊缝检测,由于DDA是刚性的不可弯曲,且DDA与工件要保持一定距离,所以计算公式根本不适用,导致搭接不良,缺陷漏检;
用胶片技术的曝光曲线制作方法制作DR曝光曲线,忽视两者之间曝光参数的差异,以及底片黑度和图像灰度的差异,导致制作的曲线不正确,应用也存在错误;
很多重要的理论知识没有掌握,例如信噪比理论、数字射线的小缺陷检出理论等;很多概念没有搞清,例如对比度噪声比概念、CR和DR的最大可达信噪比概念等;很多参数定义含混,例如曝光量参数定义,探测器线性与动态范围定义等;很多因果关系不知,例如曝光量与灰度关系,灰度与信噪比关系,像素尺寸与信噪比关系,管电压与对比度噪声比关系,X射线机辐射场和K值与DR的一次透照长度的关系,等等。
如何改变数字射线检测应用落后的状况?我们的看法是:需要一本理论正确,技术先进,能看懂,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好技术参考书或教科书
从纷繁复杂的文献中提炼出能够指导工程应用的正确理论,在试验和实践的基础上确定工程检测必须遵守的工艺规则以及技术参数优化的选择依据,形成合理完善的检测工艺体系,进而制订出正确的、先进、科学的技术标准,是当前急需。在完善工艺体系与技术标准的同时,加强技术培训,造就出一大批掌握正确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检测人员,才能使中国的数字射线技术应用赶上,甚至超越国际先进水平。
遵循上述思路和理念开始本书的编写,从最初立下决心,收集资料,组织开展系列试验算起,到最后封笔,历时10年。与其他数字射线技术书相比,本书有以下特点:
1、建立了数字射线技术的创新型理论学习体系。
在研究国内外文献和教材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对比度噪声比、信噪比、小缺陷检出灵敏度公式为核心的数字射线应用技术的理论学习体系,把各种影响因素分清理顺,不仅有利于阅读者系统地学习、理解、掌握复杂深奥的知识,而且有利于实践者在工程实践中举一反三,高屋建瓴地应用。
2、在研究和试验的基础上给出了技术应用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的答案
以理论研究分析和试验为支撑,针对当前数字射线应用技术和工艺中的出现的错误做法,模糊概念,缺位项目,逐一解决,给出答案。在技术与工艺方面多有原创性成果,例如:
(1)对DR技术的管电压选择,提出:“在保证对比度噪声比不降低的前提下,倾向使用较高管电压”的新理念,给出了试验数据佐证,并从理论上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2)结合理论分析和试验,指出:“最佳放大倍数”概念不适用于结构焊缝的静态检测。采用几何放大透照布置将导致小缺陷不清晰度增大,对比度降低,一次透照长度减小,搭接长度增大等一系列不利后果。
(3)提出了把满足互易定律作为曝光量参数判据的观点,把帧积分列为DR的曝光量参数之一。梳理了各曝光量参数的功能,厘清了曝光量参数与灰度、信噪比的关系。
(4)针对至今尚未解决DR焊缝检测一次透照长度计算的现状,提出一种 “倒推法”的新规则用来确定DR一次透照长度L3,并给出了各种透照布置的L3计算公式和方法。
(5)针对美国、欧洲文献对DR曝光曲线的不确定看法,以及国内的CR和DR曝光曲线制作的混乱局面,通过理论分析结合试验找到了制作曝光曲线的依据,以及DR和CR的曝光曲线制作方法。提出用“曝光量-灰度线性测量”代替“剂量-灰度线性测量”,简化了试验;推导出“曝光量/灰度转换计算公式”,简化了数据处理过程。
3、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可读性和易学性。
撰写本书的目的是提高中国的数字射线技术应用水平,预设本书的读者是以无损检测为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而工程技术人员最需要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因此本书编写时在内容的取舍上特别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对实际工作有用的知识详加介绍,而纯理论研究的观点内容的引用适可而止;另外在撰写过程中还特别注意了文字可读性和内容易学性,相信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这一点。
考虑到当前国内工业数字射线检测理论研究资料比较缺乏的现状,我们把一些与应用不直接关联的偏理论的文献资料编辑后用楷体字印刷,作为选学内容,这样既不影响本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也不会干扰从事工程应用的人员对必学内容的学习,又能满足那些对理论有兴趣,想深度钻研的人的欲望,应该说达到双赢的结果。
本书可供从事射线检测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工作中参考使用,同时也非常适合用作无损检测人员等级资格考核用作培训教材,以及高校无损检测研究生、本科或专科阶段教材,对从事数字射线理论研究的人员也颇具参考价值。
承担本书编写的人员为:强天鹏、孙忠诚、陈乐,强天鹏担任主编并负责全书统稿。熊丽华、刘轶欢参与了编写过程中部分内容的讨论,熊丽华、陈乐、盛佩军、黄庆华,李亚军等人分别承担了书中的大部分试验。
虽然本教材编写历时很长,编者费尽心力,但还是感到不够完美。对于教材中出现的错误,欢迎批评指出,我们将及时修改更正。
《数字射线(DR+CR)检测技术》编写组

2021年1月28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liuhonghui | 2022-3-10 21: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强总,笔耕不辍,NDE的能人都在江苏啊
回复 支持 4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qiancheng | 2022-3-21 08: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啊啊啊啊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qiancheng | 2022-3-30 08: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啊啊啊啊
光洁 | 2022-5-29 14: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强老师确实厉害啊!
gddclct | 2022-7-1 08: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啊啊啊啊
wjjxuey | 2022-11-26 16: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RT领域,强老师一向很强,大师级人物啊
随着知识面的拓宽,感觉现在NDE这一块的压力越来越大了,传统技术已经渐渐不能适应目前检测发展的趋势。如果不及时充电,提高自身,将很快被...
rancat123 | 2022-12-7 23: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师级人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