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裂纹尖端和RT、UT的“精度”

热度 6已有 1129 次阅读2011-5-23 15:05

     焊缝中自然裂纹通常用三向尺寸表示,即长度L,宽度W,自身可高度h。为了讨论问题方便,且对RT方法检测有利,我们假定h与工件表面垂直,射线底片裂纹影像尺寸最“接近”自然裂纹的LW二维尺寸。然而这个“接近”是无“精度”可言的。因为裂纹的形状特征是端部尖细,而尖细的端部在RT检测时漏掉了。

    笔者在《射线检测到底能发现多大的裂纹?》《周大禹等先生文章的有用信息和我的遗憾》博文中,曾引用资料〔1〕,并有如下结论:在试验条件下,底片上所示的裂纹长度仅是两个端点开口宽度为90μm的裂纹长度,至于开口宽度小于90μm的裂纹还有多长,尚不知。由此看来,射线检测记录的裂纹长度比裂纹实际长度要小。

      因为“开口宽度小于90um的裂纹还有多长,尚不知”,这就无法谈“精度”问题。对裂纹而言,不但长度方向有尖端,自身高度方向也有尖端,更无精度可言了。

      RT如此,UT有没有尖端问题呢?有。尖端由于宽度W小,可能形成窄间隙透声(所谓“声透明”),而漏检端部。

资料〔1〕:周大禹等.不同透照工艺对焊缝中缺陷的射线检验可靠性的影响〔J.无损检测,201032(9)718.


路过

雷人
1

握手
4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丁伟臣 2011-5-24 15:30
梁老所言十分有道理,因为到目前为止,除目视外,其他无损检测方法皆为间接测量方法,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可能的误判,何况裂纹尖端开口宽度小于90um的长度。
但是,我们可通过一定的检测技术获得相对的参数,以便我们来评价缺陷的扩展,比如TOFD监控技术。对裂纹类缺陷进行精确定量是在用检测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发现裂纹应进行处理,但特殊情况下,条件不允许时,可采用无损检测的方法进行监督。监督的过程是一个比较的过程,用来评估缺陷在一定时间内的稳定性。
回复 梁金昆 2011-5-24 16:12
同意丁工所言,有的设备不到大修时间,不允许停止运转、返修,发现了裂纹,但仍得带病作业。早些年我们就是用不太准确的、裂纹的RT影像长度和UT当量长度,来监控设备安全运行,推断裂纹是否扩展,以及扩展速率的。这就是没有绝对值、没有精度,但有相对准确的概念吧?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