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中国的博文:“万国牌”的中国核电技术 引进路线破绽百出 ...

热度 14已有 783 次阅读2012-10-2 22:05 | , 电气, 中国核电


      事实上,在过去的那些年,我国核电的发展远非一帆风顺,甚至充满了曲折和坎坷。从最早的要不要发展核电,在哪里发展核电,就一直争议不断,摇摆不定;到后来,对核电发展的管理主导权、技术路线、发展速度也几经反复。最终导致了中国核电“起步早、进步慢、差距大”的被动局面。
      中国是“万国牌”
      “技术路线都是经过充分讨论、比选决定的。这是一个集体的决策。曾培炎同志在任的时候,技术路线讲得很清楚:二代加(即改进型第二代核电技术)是一种过渡,将来要往三代核电去走,这也是我们引进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初衷。在这个基础上,再消化吸收,研发出我们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张国宝在回顾引进第三代核电技术的经过时透露,“当初,因为每个人的背景不一样,主张也不一样。有人主张引进美国的AP1000,有人主张引进法国的。但大家有一个共识:中国是‘万国牌’,引进了几个国家的堆型,每个电站都不一样,这样发展下去肯定不行,一定要统一技术。但统一到哪一边去,存在分歧。最终要有自己的核电技术认识也是一致的。”
      “因为有不同的认识,我们把核电领域的60多个专家集中到北京郊区,关起门来,不许回家、不许打电话,在那里大概讨论了有一个星期。最后大家记名投票,赞成或反对的意见要写出来。结果,90%以上的人都主张引进AP1000,而且都留下了书面记录。专家意见统一后,上报国务院,然后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当时外交部也参加了,外交部方面的意见也分为驻美和驻法的两派。最后,综合考虑整个评审的过程以及各方面的意见,政治局常委会讨论同意引进AP1000。”张国宝回忆。
      但是,引进AP1000就能统一技术路线吗?现在看来,中国核电技术路线还是没能如当初希望的走向统一。
      张国宝坦承,现在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还是各自为政,尚未理顺。未来能不能走向统一就要看领导人是不是强势了,如果领导人不够强势,那根本统一不起来。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路风和他的团队,对中国核电用30年的时间走过了“三轮引进”之路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试图破解这个发生在中国核电产业的“怪圈”。
      以大亚湾核电站为标志,中国核电在上世纪80年代的第一轮发展中确立了以“引进+国产化”为主的路线,但同时也存在着以秦山核电站(一期)为标志的自主开发。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经历了以纯粹购买电容为目的(不包含技术转让内容)的第二轮引进,相继购买了加拿大的重水堆(秦山三期)和俄罗斯的压水堆(田湾),并且继续购买了法国核电站(岭澳—大亚湾后续项目),但同时也开工建设了自主设计的秦山二期核电站。虽然与引进并存的自主发展走了20年,它却被2002年末的第三轮引进彻底放弃了。第三轮引进确定了AP1000第三代核电技术,当美国西屋和法国阿海珐在中国第三代核电招标的争夺空前白热化时,而中国自主研发并在秦山核电项目中成熟起来的第二代核反应堆技术却沦为看客。
      夺标的西屋AP1000让中国人再次饱尝了“钓鱼”工程的无奈,其“比投资”从最初西屋游说时的每千瓦1000~1500美元变成了“上不封顶”,增加至少一倍;落败的阿海珐EPR拿走了中广核的订单。拥有核电技术知识产权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却被日益边缘化。
      第三轮引进路线倡导者提出的主要理由是:国内核电站机型“五花八门”的局面严重干扰了中国核电技术进步和国产化进程,而自主设计的秦山二期核电站是参考大亚湾核电站“照猫画虎”建造的,在事故预防、缓解措施以及防火设计等方面,与国际新的核安全标准存在差距,已丧失了作为“主力机型”的条件。
      因此,中国核电必须“采用先进技术,统一技术路线”,直接引进国外最先进的第三代核电站技术,走“一步跨越”的新路。这个方针的具体实施方案是:通过国际招标,在国际三代核电机型中选定一种作为中国核电技术的发展方向;先建设4台招标引进的机组作为“国产化”(后改称“自主化”)依托项目;在2010年之前,开始实行这种引进机型的批量建设,并于2020年达到4000万千瓦的目标;其中除了中国已有的11台机组870万千瓦,均为引进机型,国内已掌握技术但属于落后的机型不再建设。
      2004年9月,中国第三代核电站的招标工作(浙江三门和广东阳江核电站核岛供货国际招标)正式开始,标志着第三轮引进路线开始实施,但招标谈判的时间大大超过预期。2006年12月,招标结果终于公布,美国西屋公司的AP1000成为了最后的赢家。
1

路过

雷人
13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4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