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梁金昆 于 2014-6-18 15:58 编辑  
 
    2014-1-29《报刊文摘》第3版有一篇文章,题目叫“《塞下曲》与华罗庚” 。我感到很有意思,改换了一下题目,摘抄如下:唐朝诗人卢纶的《塞下曲》是中国诗歌史上一首杰作: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在三十多年前,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中国青年》上写诗,对《塞下曲》提出质疑:    朔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    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     华老的诗引起了一个中学生的反对。他写道:    胡天八月雪,大雁未必归。    月黑不见影,寻声知高飞。     最后,他还对这位大科学家教训道:    今人论古事,岂可用意推?     我们从这场争论中,可以吸取哪些教训呢?我想,数学的严密,和文学的严密不同,把数学的严密套用到古诗上却容易出错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