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烟和祷告——如何提问?

  [复制链接]
查看3194 | 回复4 | 2014-5-4 19: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马雷

波斯曼在《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何道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一书中讲了一个故事:

两位神父不能断定是否可以允许抽烟和祷告同时进行,于是就请教皇给一个权威的裁决。其中一位神父问教皇:“允许祷告的时候抽烟吗?”教皇说:“这样做是不可以的,因为祷告时应该全神贯注。”另一位神父问教皇:“抽烟时允许祷告吗?”教皇说:“这是可以的,因为任何时候祷告都是可以的。”

波斯曼想用这个例子说明两位神父问的是同样的问题,是因为提问方式不同才得到不同的答案,进而说明语言技术带有意识形态偏向。

我想说的是,两个神父问的问题不是同一个问题,不同的提问方式可能暗示不同的预设。

问题1:“允许祷告的时候抽烟吗?”

这个问题问的是在某种情况下是否可以抽烟,抽烟有无条件限制。这里面还有不同的情况,比如,先祷告,然后在祷告过程中抽烟;或者,先抽烟,然后在抽烟过程中祷告。如果是前一种情况,显然不符合祷告的要求,即全神贯注;如果是后一种情况,则不能证明在祷告的时候不全神贯注,只能证明对于抽烟这件事情没有全神贯注。

问题2:“抽烟时允许祷告吗?”

这个问题问的是在什么时候可以祷告,祷告是否一定受正在做的事情的影响。如果是先抽烟,然后在抽烟的时候祷告,则与祷告要全神贯注不一定矛盾,因为祷告者可能对于抽烟这件事心不在焉,而全神贯注地祷告。如果是先祷告,然后再抽烟,则说明祷告者没有全神贯注地祷告,而是分散了思想,想到抽烟去了。

问题1和问题2都不是十分清楚的问题,不符合提问的清晰性标准。教皇对问题1的回答是判断问题1预设了“先祷告,后抽烟”;对问题2的回答是判断问题2预设了“先抽烟,后祷告”。在对问题的这个不同理解下,教皇对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正确的,不矛盾的。

问题1和问题2也似乎可以合并为问题3:“抽烟和祷告是否可以同时进行?”或者说,问题3似乎可以分解为问题1和问题2。但仔细分析,问题3与问题1和问题2都是不同的问题。什么叫“同时”?在一段时间同时抽烟和祷告,并不能据此判断究竟祷告者是先抽烟还是先祷告的,所以问题3也具有模糊性。正因为问题3比较模糊,所以两个神父才可能把这个问题分解为两个问题来提问。由于神父提问的方式具有强烈的预设暗示性或引导性,教皇才能分别给予明确的回答。但是,如果提问者和回答者在对问题的理解上,比如预设上有不同的看法,则会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

我想用这个例子说明,提出一个清晰的问题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问题提得模糊,回答就会模糊,或答非所问;问题提得清楚,回答才可能清楚。在科学上,需要提出十分清晰、十分明确的问题。否则,科学研究就失去针对性,失去方向。当然,在日常生活或外交场合,为着某种目的,有时需要故意模糊问题,那是一种人文智慧,就另当别论了。

点评

您的思考严谨。谢谢强总分享!  发表于 2023-10-25 17:24
爽歪歪 | 2014-5-5 20: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意思!值得深思
意见还意见,工作还工作
zxcvbnm | 2014-5-13 17: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神父提问的方式具有强烈的预设暗示性或引导性,教皇才能分别给予明确的回答。但是,如果提问者和回答者在对问题的理解上,比如预设上有不同的看法,则会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
    理解及表述的极精到。
    语言和文字作为信息传递和思想交流的工具,有几千上万年了,在文化传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它是否能准确地、全面地传达原意,还很难说,所以才有了“词不达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等说法。有时语音和文字外的东西,让我们感受到的信息可能更综合、更精准。人们在交谈后“回味”、“琢磨”,在阅读后“想象”、“思索”,信息在“输入”“输出”中有了些许的“变”,变就是发展,这也可能是语言文字的功劳和魅力所在!
ff99998888 | 2023-11-18 20: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祷告是否全神贯注,祷告时抽烟和抽烟时祷告是有区别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