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铸印刻印,都是工人专业。

[复制链接]
查看1946 | 回复0 | 2013-7-13 17: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代铸印刻印,都是工人专业。
印章的发明与使用,历史悠久,上面已说过。由实用的印 章逐步变成美术作品,那是唐以后的事。再进一步而成为一种专门学术,即印学,亦称篆刻学,更是近七、'八百年的事。
唐窦皋在《述书赋》论“印验”一段文章中,列举当时士大 夫的印文共有十多个例子(参看第十章\历代所传法书名迹, 通过这些名人学者的欣赏鉴定,加钤印记,不但留一“印验”, 提出保证,同时还锦上添花,增加美感。不过那时这种风气还 不算太盛。
宋代“文人画”盛行,把诗、书、画结合起来,成为综合的艺 术形式。最后还加上印章,美术的含义就更丰富。印章本身也从此变成一种美术作品。
古代铸印刻印,都是工人专业。前面说到三国时代有印工 杨利、印工守宗,他们一定能篆能铸,这便是我国早期的篆刻家。唐末有铸印官祝思古,世习缪篆。传孙祝温柔,仕宋,重铸 官印。见《宋史丨舆服志》。祝氏祖孙也都是篆刻家。后唐庄 宗制宝二座,诏冯道书宝文。宋英宗时制“受命宝”,命欧阳修 篆其文。他们只会篆,不会刻。当时统治阶级郑重其事地制造 玺宝,必然找名手来镌刻。这些名手,只会刻,不会篆。只有米芾一代才华,书画鉴古皆第一流。相传他所用印章出于自已一 手篆刻。他能写篆书,对印法初步有讲究,则是铁的事实。
今天论印学的形成,可以溯源到米芾。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海岳外史,又号襄阳漫士, (湖北〉襄阳人。宋徽宗时,任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出知 淮阳军。礼部郎官旧称南宫舍人,所以世称米芾为“米南宫”。 他是宋代的文学家,又是大书家、大画家。家富收藏,精鉴赏, 自题所居曰宝晋斋。著有《宝晋英光集》、《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书。《宋史》入文苑传。
米芾擅长真、行、草书,并能篆、隶书。我们看到过宋拓宋 装的《绍兴米帖》第九卷,全是篆、隶书。宋人能写篆、隶书的不多,以今天的眼光看来,他的篆、隶书远不如真、行、草书高妙。 世传他所用印出于自己一手篆刻。当时印材用的是牙角晶玉, 质地坚硬,不易受刀,说他自己作篆没有问题,至于镌刻手续,有人怀疑还是假手于工人。我们观察他自用诸印,多数镌刻粗 糙,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苏轼、苏辙等人的印文镌刻工细相 比,大不相同。说他自己动刀,也可相信。他对印学已经相当讲究了,《书史》、《画史》中有他好几条论治印、用印之法。他主 张鉴藏印要用细文细圈〈即细边父有一条说王诜见余家印 记与唐印相似,始尽换了作细圈,仍皆求余作篆”。我们所见他的墨迹与经藏书画上所用的印,或一颗,或两颗、三颗,甚至连 用七颗。如故宫所藏《兰亭》褚摹本米芾跋,一处连用“米黻之 印”、“米姓之印”、“米芾之印”、“米芾”、“米芾之印”、“米芾”、 “祝融之后”之印。这种款式,以往所无,后世也少有。不过他 所作的篆杂用古文、小篆、九叠文,拙朴有余,工能不足,还是
“大辂椎轮”。这是时代的局限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