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说管电压与曝光时间的联系

  [复制链接]
查看8244 | 回复11 | 2011-4-13 13: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试说管电压与曝光时间的联系
梁金昆先生“验证X射线机管电压与源强度的关系”一文,说明了“源强度与管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在此基础上,我想说说Vt的关系。
X射线管的辐射强度IT =KiiZV2,——(1)(V是管电压,kV数)辐射场中某处的强度I∝IT,在X光机固定,管电流不变的前提下,I∝V2 ——(2)……(梁先生文已验证)
放在该处的胶片的曝光量E=辐射强度×时间
即E=It,E=KV2t ——(3)
(
此处K是比例系数)
若要该处底片的曝光量不变,条件是V12·t1= V22·t2 ——(4)
(4)式就是结论:对同一台X射线机,管电流固定,(kV)2·t是定植。(4)式的用途:实际工作中,有些场合需要提高kV,以使曝光时间比较适当。有些工件本来就允许采用高电压、短时间的曝光参数。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没有计算公式,多数是经验估判。我认为用(4)式就可计算。若计算值有不足之处,再适当调整一下即可。
以下是我们的部分经验数据,满足上式(4)式。
T<30mm
(其余条件不变)
管电压
曝光时间
190kV
3min
200kV
2.8min
210kV
2.5min
220kV
2.3min
230kV
2min
欢迎梁先生及感兴趣的同行们批评指正。
苏宁 | 2011-4-14 12:5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这个念头其实已经很久了,迟迟没有动笔,因有顾虑。
在促使我动笔这一点上,梁金昆先生的“验证X射线机管电压与源强度的关系”一文真是“很给力”。
对于实际的X射线机拍片操作而言,最经常碰到的变量是四个:工件厚度T、焦距F、管电压kV和曝光时间t。一般管电流mA是不动的。曝光曲线我们用kV-T型。
现在,F~t有曝光因子公式,管电流不变时,(t/F2)是定值。工件厚度相同时,焦距改变,时间可计算。
kV~T有曝光曲线可查。
但kV~t实际上需要有数字上的联系,试举几例:
(1)曝光时间t太长或太短时,需调整到2~6min范围内:
例:拍两个长管道:Ф529×10、Ф1000×10,3005机双壁单影透照。
假定:Ф529×10采用焦距F=680mm,200kV、3min是适宜的。那么,拍Ф1000×10管道,采用同一kV~T曝光曲线,管电压仍为200kV,焦距改为1150mm,则需8.6min,觉得时间太长,改t=5min。可用2002×8.6=V2?5 ,V=262Kv。
(2)X射线机穿透力受限制时,延长时间t:
例:采用3005机,焦距F=700mm,曝光时间t=3min条件下制得曝光曲线,直线方程为Kv=19.7+8.84T,一般最高拍T=30mm的钢板,采用284kV,t=3min。
现客户要求拍T=40mm的工件,仍用此X射线机,曝光曲线外推,t=3min前提下,需373kV。X射线机达不到,则可调整为290kV,3732×3=2902×t,t=5min。
(3)小径管、铸件等需要采用“高电压、短时间”的场合。

    我希望(mA不变前提下)V12?t1=V22?t2能被一线射线探伤人员知晓,在工作中试用并验证。如在实际工作中能起到粗略定量的作用,则我的目的就达到了。精确的计算公式的推导或验证,不知有没有人愿做。
    感谢梁先生及诸位同行的批评指点。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10 收起 理由
barbaria + 10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xcb526 | 2011-4-13 14: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cb526 于 2011-4-13 14:14 编辑

参数需不需要考虑焦距的影响?
梁金昆 | 2011-4-13 16:51:19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宁先生:您的文章甚好!它的价值是有可贵的试验、经验内容。别人试验多少次,是别人的事情;我试验一次,是我的事情。谢谢您对我的信任!如果让我提意见,您文中的“曝光量E”似乎不准确,改为“照射量”较符合物理意义,因为照射量才是强度(照射量率)乘时间。
梁金昆 | 2011-4-13 17: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为:在其它所有条件固定,用苏宁先生文中公式(4)去处理管电压和曝光时间的关系大体上是可行的。为什么说“大体上可行”呢?因为管电压不同,有效衰减系数也不同,会对透射线强度(胶片接受的剂量率)有些影响。
胡振龙 | 2011-4-13 21: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胡振龙 于 2011-4-13 21:42 编辑

回复 xcb526 的帖子


   隐约感到有一点点不对
小朱 | 2011-4-13 22: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怎么说
胡振龙 | 2011-4-13 22: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胡振龙 于 2011-4-13 22:48 编辑

[color=initial !important]梁先生前文验证了公式 2  
               I∝V2   (红色的2表示平方)  
但不代表      
               I=K*V2         


因为,I与V之间并不是简单的过原点的二次曲线关系,实际上可能


               I=a*V2+b*V+c  (a、b、c都为常数)
  所以公式3  
                     E=K*V2*t   


并不是精确的成立,如果要理论推导的话,应该是


          (a*V12+b*V1+C)*t1=(a*V22+b*V2+C)*t2  
                绿色是下标红色是平方


二次项系数是不能约掉的,但在实际操作中,这样的简单换算肯定是非常有用的。


PS:大家相互讨论,不是针对个人,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

[color=initial !important]

[color=initial !important]   怎么一个小时只能发一次贴呢??
梁金昆 | 2011-4-14 07: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宁先生:源强度和管电压的平方成正比,这是前人无数次试验证明的,我只不过也验证了一下。文中对我的夸奖,愧不敢当。
xcb526 | 2011-4-14 15: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