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安全专家郁祖盛谈地震后福岛核电站的危险性

    [复制链接]
查看4693 | 回复3 | 2011-3-13 11: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郁祖盛:核电站的设计,除了正常运行的要求以外,是要把所有可以预见到的事故状况都纳入设计基准的。地震只是核电厂设计基准当中外部事件的一个部分,也就是说核电厂的设计在所有的工业设计当中应该是最安全、最保守的。
  福岛这个机组出现问题以后关键的核心问题在哪儿?我们看看它整个事故进程:
  11号下午2点44分日本发生8.8级的地震,地震波及到全境内大概50几座核电厂,有11座核电厂由于受到地震波的影响而保护性地自动停堆,福岛的核电厂在这个范围之内。按照预先设计的要求,在失去外电网的同时,他应该应急启动应急柴油机发电机组,这个发电机组把核电厂从满功率运行状态拉回到正常安全的状态。这里很重要的一条就要把核电厂当中的所谓放射性的余热,或者叫做衰变热要排出去。衰变热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排出,就可能导致核燃料熔化,这样放射性就可能跑出来。这是一个核电厂的安全特性当中最基本的一条。
  一直有效的余热排除系统在失去外电网以后,所有机组的柴油机都按时启动了。但是由于次生灾害在不到一个小时出现海啸把所有的柴油机全部损坏,也就是它的冷却失去能源,也就是反应堆不冷却了。在这个情况下,下午4点日本政府决定组织应急的、临时的移动能源送到现场去。对于一号机组来讲这种临时的移动能源是11号23点多到现场的,设法恢复冷却,这期间由于失去冷却,反应堆的压力升高。在昨天也就是12号早晨,安保研究院相当于我们的国家安全局,和东京电力公司协商,要求对一号机组的安全壳进行排气。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失去冷却,安全壳里面的蒸汽超压已经超过了它设计压力的1.5倍,如果再不卸压的话,可能安全壳作为第三道屏障的最后密封就会失效。
  安全壳是第三道屏障,最后一道屏障。之所以蒸汽会跑到里边,现在尽管报道很多,说法不完全一致。但是据我们分析,作为废水堆来讲,它很可能是由于地震使安全壳里的主蒸汽管道破裂,蒸汽才会跑到安全壳里去。但主要还是由于一回路也就是它的压力壳里的余热不能导出,压力、温度一直在上升,而导致了它局部燃料已经熔化。
  根据昨天的报道,福岛核电厂第一号机组的厂区门口,检测到的放射性剂量已经是正常剂量的8倍以上。这个情况说明它燃料已经熔化了。接着在北京时间下午2点左右发生了爆炸。它的厂房外部的上部结构只剩下框架了,安全壳究竟破损没破损,现在说法不一,但是我们分析可能主要基本结构还是完整的,是不是有少量损坏这个还没法确定。
  这个爆炸有一点可以肯定,是氢爆,氢爆的氢从哪儿来的?就是因为它核导里的燃料熔化了造成锆水燃料外面有一层锆包壳,只有在熔化温度情况下,锆和水发生反应,氢被还原出来形成氧化锆。这个氢的浓度聚集到一定程度以后发生爆炸,一般是超过4%。这个爆炸主要是在安全壳外面和厂房之间发生的,因为安全壳要卸压,曾经有一个报导说两个卸压阀有一个卡住了,要有人去检修,也就是要把气体放到建筑空间当中去,这个时候可能聚集到一定浓度以后发生爆炸,这个爆炸能量应该说是个化学爆炸。
xcb526@sina.com | 2011-3-13 11: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倭寇啊,
报应啊!
xcb526 | 2011-3-13 11: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强天鹏 | 2011-3-13 13: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情况在发展:福岛第一核电站核电站冷却系统在地震后失灵,1号机组周边检测出放射性物质铯和碘,铯和碘都是堆芯的燃料铀发生核分裂的产物,这表明反应堆堆芯燃料熔化进一步加剧。1号反应堆的顶盖已经崩塌,外墙体已经出现脱落现象,随时会出现危急状况。目前已监测到的放射强度已达到1015毫希。民众紧急撤离范围已由福岛第一核电站10公里以内扩大到20公里以内。
核反应堆内核裂变可产生放射性碘。一旦发生核泄漏,放射性碘可能被核电站附近居民吸入,引发甲状腺疾病,包括甲状腺癌。日本准备向核电站周边民众发放碘片,服用碘片可防止人体吸收放射性碘,降低辐射伤害。日本媒体建议核电站周边民众避免外出,外出时用面罩或湿毛巾护住面部。
据揭露,历史上东京电力公司的诚信有问题!该公司承认,从1977年起对属下3家核电厂总计199次定期检查中曾多次窜改数据,隐瞒安全问题。其中,福岛第一核电厂1号机组反应堆主蒸气管流量计测到的数据,曾在1979年至1998年间先後28次被窜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