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 关于平均处理次数

[复制链接]
糟老头子 | 2013-11-25 22:30:57 | 显示全部楼层
shenge521 发表于 2013-11-25 21:13
奥林巴斯的MX2的确有这样的问题,上个月在上海他们有个QC展会,我跟他们的老外交流了一下,并不是所有环 ...

平均功能在移动探头来找缺陷时不应该开启,即选择1,无平均。否则就会将高峰值缺陷回波与其周围的低波幅信号平均,这样会很难辨认出特定的缺陷信号。而在探头停止移动,探测到缺陷时,开启波形平均功能有助于改善信噪比(我还是以为平均越大越能增加信噪比)。
这台设备确实存在一些BUG,如“远程桌面”无法与电脑连接、在向导里打开虚拟键盘接着按返回键时会直接恢复到向导初始界面等。但不能否定这确实是一台不错的设备。
平均次数和PRF的关系:实际PRF=设置PRF/平均数。
老外如有回复,能不能在这里分享下?谢谢!

点评

在其它一仪器中也有很多BUG的,特别对TOFD设备进行拓展应用的时候。  发表于 2013-11-26 06:50
我们都是在孤单中执著行走的孩子!
shenge521 | 2013-11-26 16: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糟老头子 发表于 2013-11-25 22:30
平均功能在移动探头来找缺陷时不应该开启,即选择1,无平均。否则就会将高峰值缺陷回波与其周围的低波幅 ...

公式在他们的仪器内部是适用的,但是他们界面显示和报告上却是另外一回事,你可以注意,当你设置1000PRF,扫查增量为1,平均次数任意值,仪器上显示的速度V都是和PRF一致,这个显示和公式不符的
个人觉得平均次数是为了提高信噪比,但是绝对不是平均次数越高越好的,有时高了反而降低了信噪比,我们实际检测中肯定要移动探头,这个是必然,所以这就要在平均次数上多多考虑,即要有良好的信噪比,所以平均次数的设置不能一概而论,根据实际的检测环境、检测工件、检测设备不同来确定平均次数更好一些,个人意见,多多指教
老外想改一个问题太难了,之前跟他们邮件交流了好久都没有认可,即使认可了修改周期也较长,有结果一定与大家分享
糟老头子 | 2013-11-26 16: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shenge521 发表于 2013-11-26 16:07
公式在他们的仪器内部是适用的,但是他们界面显示和报告上却是另外一回事,你可以注意,当你设置1000PRF ...

你好!你说“有时高了反而降低了信噪比”是在动态扫查时得结果吗?
我们都是在孤单中执著行走的孩子!
luolang1314 | 2013-11-27 07: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均处理技术其实包括很多内容,一般有时间平均、空间平均、频率平均处理方法,在一般情况下,采用平均技术可以提高信噪比,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由于检测的目的不同,平均处理的次数不见得越高越好。对于目标缺陷信号识别,平均处理降噪非常明显,但同时也会使得目标缺陷信号被平均,也同时降低。这在粗晶材料等缺陷信号识别困难的情况下,是致命的。所以,不同情况下,怎么选择平均处理方法,需要实际测试确定。特别是不同材质、不同耦合情况(耦合剂、待检工件表面等)要注意该问题。
个人建议,除非信噪比不能满足检测要求(3:1;或最低6dB),要习惯对原始信号进行分析。原始信号包含更丰富的信息。另外如果有后台降噪技术,特别是小波降噪技术,这个对于信号处理是“无害”的,可逆的处理方式,在降噪方面值得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