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型轉換實例分享

  [复制链接]
查看6006 | 回复15 | 2014-11-2 12: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阿黃 于 2014-11-10 11:53 编辑

看到梁老先先在網上激烈地辨論「波型轉換」問題,我在此也來湊湊熱閙,講個真實的波型轉換實例與大家分享下。
1983年我的同事在檢測碼頭集裝箱重型吊機輪軸時,發現一個可疑的回波,拆開後卻看不到缺陷。客戶很不滿意,要求解釋和賠償損失,並且警告取消合同。後來我就是用折射定律(Snell's Law)成功解決了這個問題。

欲知詳情請看附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happynation | 2014-11-3 09: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發現有可疑信號後,他按我們公司設定的程序,重新再調校儀器,並重新再測試及與同一機組上其它輪軸重新比較,反覆幾次檢測只有這條輪軸有反射信號;”
这一步非常关键   其实这件事情  编写工艺的三级需要负一定责任   不过还好有这一步   这一步是无损检测的精髓所在  
这个二级也可以说非常敬业终于职守   完全按照工艺执行  换成大陆的检验员  100%按照工艺执行的恐怕太少了
话说回来  这个码头的人也挺奇葩的  超声波检验哪有可能说100%都是准的
看了这篇文章  我觉得有几个问题值得讨论:  
1。我们工业检测NDT主要是针对焊缝,应该说是相对简单的一个工业门类
涉及铸件锻件的NDT,我想航空行业的三级好像更加精通
不知道lz是否了解航空业写工艺的要求和方法  我隐约觉得要是让航空的三级来写这个工艺  可能就不会发生这个事情  可不可以这么说  希望有航空专业的三级人员分享一下他们的经验
2。发生这样的事情  我觉得三级人员应该负有更大的责任(假如二级人员100%按照工艺执行)   而不是让二级来背这个黑锅
3。公司是否应该对员工采取一些保护机制?   无论哪种无损检测方法其可靠性都是有限的   公司应当向客户说明这点  不能赚钱的时候靠员工 出了事情就想着让员工当替罪羊
说一个我现在这个工程遇到的事情
我们现在是供应商   业主是一家非常有名而且极其难缠的石油公司  听说在东南亚名声挺臭的  没什么人愿意干他们的活
他们派印度三级人员来抽查我们二级的活  抽了300道焊缝  有10道发生漏检现象   
他们的澳洲三级就像打了鸡血一样  写了很长的报告说我们二级的能力有问题   然后提出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    QA经理也跑过来跟我说要我开NCR给那个   最好是从这个项目开除
结果被我拒绝了 我的理由就是超声的可靠性 并没有外行人想象的那么高  现在的漏检率我认为是可以接受的  要开NCR 业主必须给出一个目标漏检率  没有达到那个目标才是NCR  开一个ncr好像我们公司要赔600美金 假如最后确定这个ncr是由于我们公司的原因造成的  如果每次漏检都开一个ncr 我们公司会有不小的损失
后来反反复复拉锯战  吵了三个月   讨论整改措施  我最后还是坚持说我的二级是合格的人员  除非客户给出目标的合格率  他们三个三级人员  居然没有一个敢说目标合格率是说少  最后那个澳洲三级被逼急了就说“0”  他的解释是只要有相同的仪器  相同的工艺  加上合格的人员  那么结果应该都是统一的  不会有漏检
我说这个是理论上成立而已  假如不可能有漏检  我们要tofd paut做什么   学过paut和tofd的人都知道  手动ut的可靠性惨不忍睹   我们可以做个试验   你澳洲三级和那个印度三级每人检测20个焊缝试样   我手里有标准答案 我都照过rt的  我不用和标准答案对  我只比对你们两个人的答案好么  
这是那个澳洲三级最后一次来我们现场 :-)  
曾经有个新加坡的三级跟我说过  漏检误检这个事情是不能放到桌面上讲的  虽然客观存在 但是一旦放到了桌面上  我们是不允许有漏检误判的
而我认为作为专业的NDT人员应该承认NDT的可靠性是有限的  并且应该让客户或者雇主知道这个事情   这个事情纠结了我好久  因为假如你真的告诉客户实际手动ut的可靠性  我估计很多客户有可能选择不做ndt了  
很想听听经验更多的人 对这个事情的看法
祝彦君 | 2014-11-3 19: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祝彦君 于 2014-11-3 19:53 编辑

我觉得UT有漏检问题,但只要探头好,工艺正确,危险性缺陷,未焊透,未融合,裂纹,还是检出率很高的,但小气孔,起弧密集气孔也经常检验不出,这也是我从RT,UT,长期检测中得出的,有严格的UT探伤要求,焊工就不敢胡来,我的观点,严格按双面双侧UT检测的焊缝,RT不会出现大问题,还有检测人员要责任心强,和不能疲惫状态检测
阿黃 | 2014-11-4 09:3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關於超聲波檢測漏檢(檢出率)問題,我想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解釋清楚的。
我個人看法是任何種NDT方法都有它的盲點(盲區)。
這種說法並不推卸責任,為自已的失誤找理由,事實的確這樣的。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不漏檢呢?
我總結了我這三十多年的NDT經驗,四個字叫做「三看四換」。我們在做超聲波檢測時通常有三種情況。
1. 缺陷的反射回波清晰可見,完全能清楚分辨出缺陷與非缺陷的回波,我叫它「看得見」;
2. 缺陷的反射回波看不清,缺陷回波與其非缺陷回混在一起,看不清楚。我叫它「看不清」;
3. 缺陷的反射回波完全得不到,我叫它「看不見」。
以上我叫它們為「三看」。
看得見的好辦,馬上晝出來提交報告即完事,但是,看不清和看不見的,然道我們就朦過去瞎猜測和不看嗎?那怎麼辦﹖我想到個方法。
1. 換位置;
2. 換角度;
3. 換方向;
4. 換方法。
我把它叫著「四換」!
我敢說III級員在寫探傷程序時照我這「三看四換」的方法去考慮,II級探傷人員在探傷照我這「三看四換」方法去做,我保證漏檢的機率大大下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