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 我义务劳动一下
其实前面的楼里面我解释过了 测量点要远一些才准确 最好是大于3N
丁工的这篇文章主要分析不同频率不同直径探头声场的变化
我从里面摘录一句和本楼有关的话
“When configured for a 70° refraction the peak for the 56mm depth is only 47.7% FSH and occurs 167mm from the exit point. In order to allow the profile to be seen at this depth for the 70° beam the scale was extended to 200mm. ”
翻译如下: 当折射角为70的时候,你用正好70的角度去射那个横孔(深度56mm,声程167mm),得到的回波高度只是最高波的47,7%(最高回波不在正好70度的地方)。只有当你射声程为200mm的孔时,在70度的地方才可以拿到最高波。
也就是说你射很浅的孔,你是拿不到准确角度的,只有当你射声程200mm,也就是深度为73左右的孔,你才能在70度的地方拿到最高回波。
综上所述,你射太短的孔是拿不到准确角度的,必须深一点的孔。书上说是大于3N。
说明楼主的仪器不行
奥林巴斯的omnisan mx系列 里面除了声速校准以外 还有延迟和灵敏度校准的功能
其中灵敏度校准功能就是用来防止lz所说的问题出钱 是用者可以设定一百分比 例如5% 机器就可以自动把探头束里面的所有角度反射波高调整到最低和最高波的差值为5%(假如你设定的是5%)
积分34
| 73#
发表于 2012-9-5 16:15:41 | 只看该作者
1.这个就是因为近场的原因,在探头晶片一定时,随着K值的变大,近场长度会减小。
2.如果探头越靠近测量孔,就越接近近场区.
3.在近场区内,实际声场与理想声场存在很大的区别。理想声场的声压类似正弦或者余弦曲线那样,而实际声场类似于波浪线。并且理想声场的声压总是大于近场声压。
4.在远场区,实际声场与理想声场在轴线上的声压基本一致。
5.所以在校准或者测量时一般要大于或者等于3N。目的是远离近场的影响,接近远场,使得实际声场接近理想声场。
[table=98%]
| |
积分812
| 82#
发表于 2012-9-18 16:54:30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一种可能:比较老式的数字UT机子,在计算K值进行三角运算时没考虑孔径。所以造成了:孔径越大偏差越大,越深的孔越精确的现象。换一种最新的超声波数字机,应该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了。因为我曾经碰到过这种情况。当时只好自己计算K值而不依赖数字机了
[table=98%]
| 清风

[table=140]
20
主题 | | | |
积分1262
| 177#
发表于 2014-6-22 14:39:13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近场的影响是有,但是主要的影响是你真正的反射点不在孔的中心,而是孔外圆某一点的切点,例如:你探测40mm深的孔,其反射点不在40mm深的位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