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对φ57×3.5的小径管用单磁轭法进行MT实验,实验证明:φ57×3.5的小径管是可以用单磁轭法进行MT的,(实验时,标准试片上的人工缺陷磁痕能够清晰显示,详见后附照片)。至于其他规格的小径管,只要①提升力≥45N(0.5间隙)②标准试片上的人工缺陷磁痕能够清晰显示,即可有效地进行MT。虽然从理论上来说,磁极附近(距磁极25mm范围内)磁力线密度过大,易产生非相关显示,从而干扰相关显示。但是,笔者认为:究其原因,是由于小径管曲率半径较小,跟磁极的接触面积较小(约180mm2),也就降低了进入管子表面的磁通量,从而抵消了因“磁极附近磁力线密度过大”而产生的不利影响。 实验过程如下: 工件规格:Φ57×3.5 材质:20# 预处理:打磨除锈、清除管子外表面氧化皮。 检测设备:CYE-3A交流电磁轭磁粉探伤机 检测方法:非萤光湿式交流连续法 磁化方法:单磁轭法 磁化电流种类:交流电(AC) 标准试片:C1型(15/50) 磁粉类型:红磁膏 磁粉载体:水 水磁悬液配制浓度:(10~15)g/l 磁极间距:磁力线垂直于管轴线的磁化(57mm),磁力线平行于管轴线的磁化(120mm) 施加方法:喷洒 磁化规范:①提升力≥45N(0.5间隙),②C1型试片确定 观察时机:标准试片上磁痕形成后立即观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性的东西正确与否还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