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成像基础理论学习笔记4

  [复制链接]
查看8431 | 回复2 | 2011-11-18 12: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济科 于 2011-11-18 20:59 编辑

                      −−−试述空间分辨率R和不清晰度U之间的关系
      小序:关于空间分辨率R和不清晰度U之间的关系,似有下面两个公式决定的两个提法:
                     U=1/(2R)=0.5/R                         (1)
                     U=1/R                                      (2)
      笔者认为:这两个公式都是近似式。公式(1)似更接近真值,也与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吻合;而公式(2)却有明显错誤,U值明显偏大,可能是把双丝计测不清晰度与分辨率弄混了。为了弄清是非,故而撰写了此文,叙述了按我的理解,为什么公式(1),更接近正确。希望与感兴味的朋友沟通。
1 双丝计测不清晰度的原理
      在讨论各种像质计时,均要求:像质计金属材质与被检工件相同或相近。但对双丝计却没有这个要求,它们是用钨或铂等高衰
减材料制成的。双丝成对,双丝横截面为园形,设线径为d,两丝相等,双丝间距b等于d,双丝中心距w=d+b=2d。具体结构见图1。
        
                                                           图1 双丝型像质计结构
      这种像质计线对编号,和金属丝型相反,1号线径最小,d=0.05mm,2号线径d=0.063mm,呈等比递增。
      双丝计的用途是测量射线照相总不清晰度U的,因此它必须放在被检工件源侧的焊缝上。当人眼在观片灯下刚好无法分辨两根丝、把两根视为一根时,可以认为:
                             U11=U12≈d+b=2d                                   (3)
      原理如图2所示。图中(b)Ut1和Ut2,是表示沿水平轴方向上的双丝中心之间尺寸,是丝1和丝2的不清晰度,纵轴方向代表它们的黑度变化。图中(c)则是由于两丝之间的不清晰度有一半交叉,造成黑度叠加,中央部分合成黑度近似矩形,所以识别时会“合二为一”。

                                                  图2 双丝测不清晰度原理示意图

       设双丝为1个线对,每mm有R个线对(R的单位为/mm),则当人眼刚刚无法分辨两根丝、把两根视为一根时,则
                           U≈1/R                                                     (4)
      笔者注:不清晰度U往往从被透照物边缘引起,尽管圆形丝有特殊性,不好决定其具体边缘,但可以肯定地说,U不可能从丝中心开始,特别是不清晰度U中几何不清晰度部分,不能计入真影尺寸。公式(4)只是在线径很小(≤0.1mm)时的一种近似。
2  双丝刚刚分离时的不清晰度
      上述测不清晰度的原理,依据前提是,当人眼刚好无法分辨两根丝时;而空间分辨率却是“能观察到刚好分离的一组线对”。
      请读者注意:在以下讨论中,为了和数字成像理论接轨,我们換了概念,即把胶片法中的“黑度”,換成了数字法的“灰度”。瑞利判据指出:两个孤立、但又部分交叉重叠的线像(指外观轮廓由线条组成的像),如果它们中心的马鞍点(波谷)灰度值小于峰值的0.8倍,则认为此两个线像刚好可以分开。从严一些要求,我们借用超声检测远场分辨率的概念,假设把灰度值比作波高的话,如可以分辨,则灰度峰值应是灰度谷值的两倍以上(即超声所谓的≥6dB)。
      现在,我们按上述公式(3)给出的思路,来推测双丝刚好完全分离时的不清晰度,即U11和U12只有交点、没有交叉时,
                           U=U11=U12≈0.5/R=d                                    (5)
      有人认为:双丝刚好分离,和双丝刚好完全分离是不同的,公式(5)的计算值U可能偏小了,他认为,双丝不清晰度应该有部分(0.25d)交叉,即
                          U=0.75/R=1.25d                                            (6)
      笔者在写公式(3)、(4)、(5)时,始终没使用“=”号,而用了“≈”,为什么呢?因为不清晰度不可能从丝的中心开始,我假设它大约从离丝中心0.25d(?没有依据)处开始。如果以这个观点看待公式(5),则不清晰度的范围,大约从离丝中心0.25d处开始至离丝中心1.25d处截止,U11和U12大约有0.25d的重叠,交叉部分叠加灰度大约为峰值灰度的一半(类似超声远场分辨率≥6dB)。这样,可以把公式(5)改写为:
                         U≈1/(2R)=0.5/R                                            (7)
      似乎公式(7)和公式(1)还比较接近吧?
参考文献
郑世才.数字射线检测技术基本理论〔J〕.无损探伤,2011,5:4-9.


梁金昆 | 2011-11-19 10: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是有的人把空间(釆样)频率与空间分辨率弄混了,数值刚好差一倍。如果公式(2)中的R为空间釆样频率,那么它是正确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