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必对放射线过分恐慌——文章提交者:汪元

    [复制链接]
查看12929 | 回复5 | 2011-3-28 22: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本福岛东京电力公司核电站事故频发,各个媒体对此也进行了许多报道。目前,对核辐射恐惧和不安的情绪不仅局限于受灾地区,已经席卷了整个日本。然而,这种不安主要是因为许多人对核辐射相关知识了解不够。日本国立医疗机构北海道癌症研究中心(放射线治疗科)的西尾正道院长介绍了一下有关核辐射的基本知识。

日本的医疗机构吸取JCO核泄漏事故的教训,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核辐射防护医疗对策体系。2000年6月,日本实施了《原子能灾害特措法》,力求国家和各个都道府县以及市町村加强联系,事故发生初期便迅速做出反应,强化抗灾策略,完善抗灾计划。此次事故发生后,相关机构也在初期便迅速发布了避难通知。

西弗是什么?

2011年3月12日,在核电站内检测到的辐射量是1015?Sv(微西弗)/小时,随后又公布了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的消息。原本许多人就可能不太了解Sv这个词。这是以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为基准而设定的一个表示放射线数量的单位。一般使用的放射性数量单位有?Sv(微西弗)和mSv(毫西弗)。1Sv=1000mSv=100万?Sv。Sv是辐射吸收剂量和辐射载荷系数相乘后得到的一个系数,它作为一个数值,表示的是一个长期性影响的指标。

1西弗通常相当于X射线的1戈瑞(Gy:吸收剂量。表示物质或生命体吸收电离辐射能量的多少)。日本辐射防护法等相关法规规定的一般人每年的辐射上限是1000μSv(=1mSv),因此,1mSv确实算得上是比较大的辐射量。

另外,医疗机构和核电站工作人员的辐射上限是每年50mSv(100mv/5年)。日本普通民众每人每年受到的辐射量大约是5mSv(5000μSv)不到的样子。

对人体有危害的X射线和伽马射线一类的射线通常被成为“放射线”,放射线又可以分为“自然放射线”和“人工放射线”。



首先,人体从宇宙或大地吸收到的射线称为“自然放射线”。自然放射线的数量会因为地质和地域不同而改变。在巴西的一些地区,每年放出的自然放射线能达到10mSv。

人工放射线又很多种,如:医疗上用于体检和疾病治疗的X射线、核反应产生的原子尘中的放射线、核电站发电时产生的放射线,以及用于工业和农业生产的一些放射线。

因此,日本人每年接受的辐射量就是自然辐射量加上医疗辐射量后得出的5mSv(5000μSv)不到。

预防辐射的3原则:距离、时间、屏蔽。

(1)距离:尽量远离放射线物质。

就是要往远离放射性物质的地方避难。辐射量随着距离的增大按2次方指数递减。如果说距离核电站1公里处的辐射量是1,那么距离核电站10公里处的辐射量就是1/10x10=1/100,就是1公里处的1/100。由此类推,距离核电站20公里处的辐射量就只有1公里处的400分之1了。

(2)时间:每小时辐射量都会累加。

如果呆在辐射范围内的某个地方不动,每小时的辐射量都会在原有基础上累加,如果待1天,按24个小时来计算的话,就会积累24倍的辐射量

(3)屏蔽:尽量躲避在材料密度较高的建筑物里。

虽然放射线的种类和能量不同,对人体的影响会有所不同,但躲避在材料密度较高的建筑物内可以将许多放射线隔挡在外面。待在木质建筑物内会比呆在露天受到的辐射量小,而待在混凝土建筑物中可以受到更小的辐射量。为躲避核战争时的放射能而修建的防护壕便是利用这个原理。

另外,为了减少放射线物质的辐射,尽量穿不让皮肤暴露在空气里的衣物,戴上帽子,为了减少放射线物质的吸入还应该戴上口罩。这些都是一般的屏蔽手段。

除了上面介绍的知识,我们还要因时因地采取有效的辐射防护措施。放射性物质会随风飘散,所以要了解风向,尽量待在上风地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风向可能会发生改变,基于现实考虑,是不能往大海的方向避难的,因此,这时要根据距离和时间原则进行判断。

实际上,由于风等气候条件的影响,空气中的放射线数量变动很大。因此,随身携带一个放射线测量器,经常测量当时的放射线数量,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后做出相应的对策。在避难的地方放上一个测量器,时常测量空气中的放射线数量,对那些避难的人来说,没有比这个更有说服力了。



那么,在遵守了这3个原则之后仍然遭受了辐射的人该怎样应对呢?

最首要的事便是正确把握放射线数量。

首先,正确把握放射线数量是最重要的事情。必须慎重地对放射线数量进行测量。根据衣物上的辐射量被判定为受到辐射的人,其衣物上检测到的辐射量和身体上检测到的辐射量也是不同的。另外,放射线的种类和能量不同,给人体带来的影响也不尽相同。由此可见,要正确把握人体受到的辐射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此外,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还要从受辐射的时间和空间(受到辐射的范围)方面进行考量。

(1)是急性辐射还是慢性辐射(时间上的不同)。

打个比方吧,一晚上喝1升日本酒,和每晚只喝一点一个月才喝1升日本酒,这两种喝法对人体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放射线的影响也可以这样来考虑。

(2)是全身辐射还是局部辐射。

就以单纯地拍摄胸部照片为例。虽然严格来说和全身辐射的情况不太一样。单纯地拍摄胸部图片受到的辐射量是每次0.06mSv(60μSv),胃的钡灌肠检查的辐射量是0.6mSv(600μSv/实际上这个检查还要加上2mSv~3mSv多透视时产生的辐射量),而进行胸部CT检查时的辐射量是6mSv(6000μSv)。

(3)是外部辐射还是内部辐射。

人体受到的辐射量是将外部辐射与内部辐射进行合算得出的。

在全身受到急性辐射的情况下,辐射量在250mSv(25万μSv)以下的时候不会出现临床反应;辐射量达到500mSv的时候,人体的白血球数量会在一定时间内减少;如果辐射量达到1000mSv(1Sv)以上,人会出现呕吐和身体倦怠的情况;再往上达到5000mSv的时候死亡率就会很高;如果辐射量达到8000mSv,是没有人可以生还的。所以,从医学角度来看,现在正在避难的日本群众是没有太大的健康隐患的。



全身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那么,全身受到辐射会对人体有什么样的影响呢?这也要进行划分,“是急性还是慢性”,“是概率性的影响还是确定性的影响”,情况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急性辐射的致死原因有“中枢神经死亡”、“消化管死亡”和“骨髓死亡”。

急性和慢性

在受到大量辐射(15~20Gy)时,人体的中枢神经受到影响,开始产生痉挛和意识模糊,几个小时后死亡,这是“中枢神经死亡”的情况。然而,并没有任何信息表明此次核事故属于这种辐射。另外辐射量达到5Gy以上的时候,容易出现“消化管死亡”和“骨髓死亡”。

“消化管死亡”的情况多发生在受到辐射后一星期左右的时候,消化管开始出现病变最终导致死亡。如果遭受辐射后一个月左右的时候,骨髓机能发生异变,白血球和血小板等血球成分无法再生,血液发生异常,患者免疫力降低、开始出血,骨髓机能发生障碍,这就是“骨髓死亡”。几个月以后还可能出现肺纤维症和肾功能障碍等亚急性病。而白内障、母婴遗传疾病、白血病和癌症之类的疾病就属于辐射产生的慢性病了。

概率性的影响还是确定性的影响

如果受到一定程度以上的辐射,遭受辐射的所有人都受到了影响,这就是确定性的影响。如果只是受到了少量的辐射,没有什么症状产生,但是从概率性来考虑也属于不利于人体健康的危害。在几年或者几十年之后,几千人或者几万人中有一个人发病,这样有某种概率发生病变的情况就属于概率性辐射。

但是,这种概率性的影响我们在现阶段没有必要纳入考虑范畴。辐射量并不高,对人体也没有什么危害,但是在不通风的避难所里吸烟的话,对人体的危害会比辐射更大。

本稿参考2011年3月14日在《医疗管理中心发行的MRIC》上刊载的内容。(乐通日本@zym/译乐通日本@dm/校)

xcb526 | 2011-3-29 08: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liurong | 2011-3-29 13: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心每一天
jinboldin | 2011-3-29 14: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谢谢老师了!
zlzx01 | 2011-3-30 08: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行建-荣探 | 2013-12-26 09:5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学习了,谢谢分享
x射线探伤机  www.rtndt.com
杭州荣探无损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