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 .

[复制链接]
查看15225 | 回复35 | 2013-8-19 09: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空 于 2018-11-4 20:11 编辑

.
氛围变了...
天空 | 2013-8-19 09: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是否可以写成 欲保持底片黑度不变,只需满足E=KiZV(平方)t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点评

未觉得UT板块人多!:)  发表于 2013-8-19 10:47
氛围变了...
luolang1314 | 2013-8-19 10:4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不能吧?上述公式当中i是否为下标,如果不是下标,是电流i的话,且K=Ki(带下标的i)的话,还是可以这样写的。但这样写并不能使公式简化。
天空 | 2013-8-19 10:50:21 | 显示全部楼层
luolang1314 发表于 2013-8-19 10:46
应该不能吧?上述公式当中i是否为下标,如果不是下标,是电流i的话,且K=Ki(带下标的i)的话,还是可以这 ...

不是下标 是电流的i  
我一直很疑惑 如果公式可以这样写的话 那么电压就可以体现在 曝光量 这个参数里了
举个例子说 电压提高2倍 时间可以缩短为原来的四分之一(这里不考虑不清晰度 散射比等因素)

点评

不正确  发表于 2013-8-20 13:12
氛围变了...
luolang1314 | 2013-8-19 11: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只是理论上的。对于以前哪些比较老的射线机,采用油冷的,电压、电流可调的情况下,可能如你所说的那样,电压提高2倍,时间可以缩短到原来的1/4;但是实际生产工艺选择当中,X射线电压选取:保障穿透情况下,尽可能选取较低值;实际管电流都为恒定5mA,曝光量只与电流和时间的乘积有关。因此电压不进入曝光量公式当中。
实际生产可能会有稍微提高电压,缩短透照时间的案例,但是是否满足提高电压提高2倍,时间缩短为原来1/4的说法,你可以做做实验,用实验说话。

点评

辐射强度和射线强度是两种概念,E曝光量强调底片吸收量,而辐射强度从发出,就开始不断变化,没法讨论的。所以,理论是错误的。  发表于 2013-8-20 20:02
天空 | 2013-8-19 11:30:16 | 显示全部楼层
luolang1314 发表于 2013-8-19 11:22
你这只是理论上的。对于以前哪些比较老的射线机,采用油冷的,电压、电流可调的情况下,可能如你所说的那样 ...

所以说困惑啊 理论上也有很多同行说不正确的 如果理论是不正确的 进一步实验没有意义 所以想请大家看一下 到底这种想法是不是正确

点评

可以肯定的说,你的想法和理论应该都是正确的!但是与标准和规范的指导精神不符合!  发表于 2013-8-19 13:37
氛围变了...
天空 | 2013-8-19 14: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空 发表于 2013-8-19 11:30
所以说困惑啊 理论上也有很多同行说不正确的 如果理论是不正确的 进一步实验没有意义 所以想请大家看一下 ...

我知道不符合标准的规定 X射线机曝光量的推荐值 就是为了限制工作人员用千伏 换算时间 电压增高了 固有不清晰度增大 对比度降低
我认为理论上这个公式是成立的,教材上却找不到一点提示的东西 所以我周围也有很多人认为是不成立的 很茫然  不过在这又遇到一个知己 同时谢谢您的回答  我去找几个反对的
氛围变了...
wjjxuey | 2013-8-20 11: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jjxuey 于 2013-8-20 11:37 编辑

仅从曝光时间上来看是对的。。。
一般现场透照对于管电压都是往高的取,尽管在许可的情况下缩短工作时间。
特检RT教材P6/P7两页上讲得很清楚。。。
随着知识面的拓宽,感觉现在NDE这一块的压力越来越大了,传统技术已经渐渐不能适应目前检测发展的趋势。如果不及时充电,提高自身,将很快被...
天空 | 2013-8-20 12: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wjjxuey 发表于 2013-8-20 11:24
仅从曝光时间上来看是对的。。。
一般现场透照对于管电压都是往高的取,尽管在许可的情况下缩短工作时间。
...

标准上给出X射线透照的曝光量推荐值了E=i*t 时间定值了 就是为了防止现场人员提高电压缩短时间 不过这个公式理论上是否正确还有待考究 即使理论正确 又是否能运用到实践中 也很难说
氛围变了...
刘恩凯 | 2013-8-20 13: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管电压和管电流的关系,及与曝光量的关系可能理解不透彻。不要追求这两个公式,二者没有任何关系。1、不同管电压,射线的衰减系数是不同的,一般,管电压低,射线衰减系数越大,这样就是“在保证穿透力情况,尽量使用较低电压的原因”;同样,电压不同或者射线管不同(靶的材料不同),公式中的Ki、Z都是变化的。所以,你直接将二者公式进行联系,不科学。因为电压变了,其中的系数也变了,怎么会与电压成平方规律那,如果这样正确的话,就颠覆了一直使用的曝光曲线的制作原理。请明确。
今天摇一摇出来47个金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