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3 罐底的焊缝,应进行下列检查: 1 所有焊缝应采用真空箱法进行严密性试验,试验负压值不得低于53kPa,无渗漏为合格。 2 标准屈服强度大于390MPa的边缘板的对接焊缝,在根部焊道焊接完毕后,应进行渗透检测,在最后一层焊接完毕后,应再次进行渗透检测或磁粉检测。 3 厚度大于或等于10mm的罐底边缘板,每条对接焊缝的外端300mm,应进行射线检测,厚度小于10mm的罐底边缘板,每个焊工施焊的焊缝,应按上述方法至少抽查一条。 4 底板三层钢板重叠部分的搭接接头焊缝和对接罐底板的T字焊缝的根部焊道焊完后,在沿三个方向各200mm范围内,应进行渗透检测,全部焊完后,应进行渗透检测或磁粉检测。 6.2.4 罐壁焊缝,应进行下列检查: 1 纵向焊缝: 1) 底圈壁板当厚度小于或等于10mm时,应从每条纵向焊缝中任取300mm进行射线检测;当板厚大于10mm、小于或等于25mm时,应从每条纵向焊缝中任职2个300mm进行射线检测,其中一个位置应靠近底板;当板厚大于25mm时,每条焊缝应进行100%射线检测。 2) 其他各圈壁板,当板厚小于25mm时,每一焊工焊接的每种板厚(板厚差不大于1mm时可视为同等厚度),在最初焊接的3m焊缝的任意部位取300mm进行射线检测。以后不考虑焊工人数,对每种板厚在每30m焊缝及其尾数内的任意部位取300mm进行射线检测;当板厚大于或等于25mm时,每条纵向焊缝应100%射线检测。 3) 当板厚小于或等于10mm时,底圈壁板除本款1项规定外,25%的T字缝应进行射线检测,其他各圈壁板,按本款2项中射线检测部位的25%应位于T字缝处;当板厚大于10mm时,全部T字缝应进行射线检测。 2 环向对接焊缝: 每种板厚(以较薄的板厚为准),在最初焊接的3m焊缝的任意部位取300mm进行射线检测。以后对于每种板厚,在每60m焊缝及其尾数内的任意部位取300mm进行射线检测。上述检查均不考虑焊工人数。 3 除T字缝外,可用超声波检测代替射线检测,但其中20%的部位应采用射线检测进行复验。 4 上述焊缝的无损检测位置,应由质量检验员在现场确定。 5 射线检测或超声波检测不合格时,如缺陷的位置距离底片端部或超声检测端部不足75mm,应在该端延伸300mm作补充检测,如延伸部位的检测结果不合格,应继续延伸检查。 6.2.5 底圈罐壁与罐底的T形接头的罐内角焊缝,应进行下列检查: 1 当罐底边缘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8mm,且底圈壁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6mm,或标准屈服强度大于390MPa的任意厚度的钢板,在罐内及罐外角焊缝焊完后,应对罐内角焊缝进行磁粉检测或渗透检测,在储罐充水试验后,应用同样方法进行复验。 2 标准屈服强度大于390MPa的钢板,罐内角焊缝初层焊完后,还应进行渗透检测。 6.2.6 浮顶底板的焊缝,应采用真空箱法进行严密性试验,试验负压值不得低于53kPa;船舱内外边缘板及隔舱板的焊缝,应用煤油试漏法进行严密性试验;船舱顶板的焊缝,应逐舱鼓入压力为785Pa(80mm水柱)的压缩空气进行严密性试验。均以无泄漏为合格。 6.2.7 在标准屈服强度大于390MPa的钢板上,或在厚度大于25mm的碳素钢及低合金钢钢板上的接管角焊缝和补强板角焊缝,应在焊完后或消除应力热处理后及充水试验后进行渗透检测或磁粉检测。 6.2.8 开孔的补强板焊完后,由信号孔通入100~200kPa压缩空气,检查焊缝严密性,无渗漏为合格。 6.2.9 焊缝无损检测的方法和合格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l 射线检测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T4730.1—4730.6的规定进行。透照质量为AB级,对标准屈服强度大于390MPa钢或厚度不小于25mm的碳素钢或厚度不小于16mm的低合金钢的焊缝,Ⅱ级合格;其他Ⅲ级合格。 2 超声波检测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T4730.1—4730.6的规定进行,Ⅱ级合格。 3 磁粉检测和渗透检测按国家现行标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T4730.1—4730.6“表面检测”规定的缺陷等级评定,其中缺陷显示累积长度按Ⅲ级合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