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筝:中美院士含金量差几何?

2013-5-4 21:17| 发布者: 强天鹏| 查看: 1544| 评论: 0

      美国当地时间2013年4月30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增选院士名单,曾折戟于中科院院士增选的施一公,获得了这项代表美国科学界最高荣誉的称号。加上此前他还刚刚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现在他已经成为美国双料院士。

  两年前,当时已经获得国际科学界广泛认可的施一公在中科院院士增选中落败,当时与他同时落选的好友饶毅撰写4000字长文抨击院士选举不公、对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排挤。饶毅甚至宣布,再不参选中科院院士。

  据财新记者统计,有十几位中国科学家获得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荣誉,其中大部分同样是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亦有少数几位尚未获得中国院士称号,或是当选美国院士后,很快就成了中国院士。

  例如,于2010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古鸟类专家周忠和,在一年多之后,当选了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9年当选美国外籍院士的李爱珍,当时是惟一一位成为美国院士的中国女性,其至今的头衔仍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美国院士和中国院士相比,虽然都是对于学术成就的认可,但是在评价机制和获选后的待遇上,却有本质的不同。

  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美国国家科学院事实上是一家民间机构,亦是这个非营利的、科学家的荣誉性自治组织终身荣誉。

  美国国家科学院成立于1863年,由总统林肯授权创建,是一家由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私立机构,致力于为联邦政府提供科学技术方面的咨询和建议。当选院士被认为是美国学术界最高荣誉之一。每年他们在世界各国评选出在某个科学领域最杰出的代表、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为外籍院士。

  中科院增选院士每两年举行一次,每次增选总名额不超过60名。其评选机制属于举荐接纳制,需要得到现有院士的推荐,并得到现有院士们的认可。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规定,“对于长期不在国内工作的院士候选人,在坚持院士标准的同时,还应特别考虑其对国家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所作的贡献。”

  但是,这与施一公当选美国双院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然,美国评选施一公为双院士,主要从他的学术水平来衡量,而非为美国做出了什么贡献。

  如果说在学术的含金量上,美国院士和中国院士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在评选机制上影响因素更多,在现实的含金量上,中国院士和美国院士则有天壤之别。

  由于美国国家科学院属于民间机构,其资金来源于科学家的捐赠和出版物的经营,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除了荣誉之外,并无功利上的好处。院士称号对科学家个人的收入上并无变化。在申请各种科研基金时,获得院士称号的科学家,也并不比普通的博士和教授更有优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华人科学家李远哲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后又获得诺贝尔奖,而加州伯克利大学给他的奖励,不过是一个优先停车位而已。

  中国的院士制度比美国晚了一个多世纪,但当选院士能够得到好处,却领先世界水平。

  国务院规定,中科院院士享受的医疗、乘车方面的工作待遇相当于副部级。各地方政府也和院校为了吸引院士开出的条件,优厚的津贴、年薪和安家条件等。更重要的是,院士在中国等级分明的学术身份中位于最高级,在各类评审、申请各类重大课题时的优势不言而喻,而这些,都是中国院士称号的含“金”之所在。

  2011年的中科院院士增选,学术成就骄人的生物学家施一公和饶毅在第二轮评选中落选。而就在2010年,施一公与科学家饶毅在美国著名学术期刊《科学》上撰文,批评中国科研基金分配体制及科研文化。有观点认为,或许是两人的批评言论成为了他们院士之路的绊脚石。

  二人双双落选之后,饶毅则撰文指出,他指出“中国方面的院士评选,重视的不是学术水平、年龄、学术年资、在国内科学贡献大小……而在有些人面前低头排队的时间,有时可以起很大的作用。”

  2013年,又一轮院士增选将至。据媒体报道,施一公再次成为候选人。不知道这次,“美国院士”的身份肯定可以为他在众人中为他辟出一条捷径,但是肯不肯低头,也是他能否当选的必要条件之一。■

9

路过
3

雷人
1

握手
1

鲜花
1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5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