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的个人总结和思考2016

热度 40已有 2904 次阅读2016-8-17 15:55 |个人分类:讨论| 个人总结, 无损检测

根据目前个人技术经验以及前期工艺探索,大概有如下项目能够拿得出手:

1,无损检测技术咨询或者技术培训项目;目前,在实际生产当中遇到很多检测难题,很多检测案例都是我公司员工动脑筋想出的实际办法,这些办法解决过实际检测问题。这些方案需要好好总结,对后期无损检测应用具备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我自己也摸索过很多工艺,这些工艺能够给予别人一定的指导。另外,主要需要总结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我们可以重新整理这些工艺,并用到其它的检测方面。

2,探头测试评价;探头测试有专门的标准。测试项目标准也有详细的规定。但是对于使用者来说,有些指标和实际检测关联非常大,有些指标则只在专业的测试当中需要。拿普通探头来说,对于压力容器制造厂,直探头及仪器的水平、垂直线形,涉及到定位和定量。始波宽度决定上表盲区,声束指向性及声束宽度与实际检测息息相关。而探头信噪比决定检测波形和缺陷识别。对于灵敏度余量,只在特殊检测下需要关注。

   故制造厂主要需测试:a,探头零点,声速;b,AVG当中平底孔或大平底回波(或侧孔)波高或当量稳定可靠,定量,定尺寸相对较准确;c,信噪比满足基本应用即可。斜探头主要因素与直探头类似,基本上为探头零点,声速,DACDGS曲线稳定可重复,探头声束指向性好(测长,定量较准确),同时信噪比满足基本应用。另外对于探头制造厂家,探头批次性能稳定重复性好,也是一个工艺控制的重要方面。对于非常规探头,比如双晶纵波斜探头,TOFD探头,则对灵敏度和信噪比均提出了较高要求。我公司比较注重探头验收环节,即能否通过对比试块、模拟试块测试,检出目标缺陷。其它的指标再好,实现不了检测目的,还是白搭。在实现检测目的之后,我们会关心探头的标称频率,带宽,检测时灵敏度大小(很多仪器检测薄板灵敏度就需要设置到90dB以上,板再厚一点,灵敏度就不够加了,同时探头声场能量不够,这个和灵敏度余量有一点关系)探头阻抗、感抗匹配,声束宽度,缺陷细节显示能力(如对比度和清晰度方面)。

3,试块设计和制作;本人一直在超声试块及其它试块设计和使用方面,做过大量调研。手上有一个奥氏体不锈钢试块专利和一些试块设计方案。可以针对专门的检测目的设计试块,尤其在ASME扫查试块方面,有一些经验,可以向外提供指导。

4,无损检测原、辅材料,不同使用者,或中间商建立关系链(利用微信平台,将企业所需要的原材料和配件信息传递给配件供应商或中间代理商,最终的目的是直接建立生产企业和使用者无缝对接)使用者知道标准和实际使用需要的条件和要求,制造者往往只是针对标准或常规要求进行制作。后期项目存在多样性和差异化。故对配件和原材料提出了不同要求。(这个是我想做,但是没有开始做的事情)

5,针对性强,差异化培训平台的建立和推广。

目前无损检测取证模式较为单一,只能提供入门及初步了解级别的培训,后期个人技术基本上靠个人实践摸索。这样检测人员成长较为缓慢,而且遇到的检测案例的多寡决定了其水平的高低。利用互联网平台,可以将先进的检测技术或非常规应用直接引入到操作者面前,当然,付费是为了节省时间或少做弯路。免费也就在前期推广时可行。后期,还是需要赢利才能保持和推动。建立无损检测专家平台,利用专家的丰富经验和精湛技术,解决企业面临的检测问题,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企业面临的问题,大体上有检测人才的缺乏,操作者培训不够,检测的硬件不全,检测适用工艺较少,标准宣贯较为滞后,以及操作者流失严重,检测人员经验不足。很多时候经验的累积基本上就是时间和案例的累积。但目前这个互联网思维时代,这可能达不到市场要求。需要检测技术及操作人员快速引进或消化技术难点或协议要求,才能在检测领域抢占先机。(这个是我想做,但是没有开始做的事情)

另外,人机料法环,检测的管理和控制显得尤其重要,而目前制造企业检测的规范和管理还处于一个基础水平。质量往往需要靠抓,时紧时松,不能长期坚持,也不是依靠制度自觉。操作者的评定还受到很多其他干扰(一方面对自己的技术不自信,尤其是超声,另一方面,能坚持原则的检测人员毕竟不多),来自行政或管理上的压力,或多或少影响到检测人员的评定。正像国家引入监检机制,也就是用外部监督促进内部管控。无损检测的方向逐渐需要向中立,客观方向变化。欧标引入第三方检测,也就是这一思想的延伸。

也就是说,无损检测文化的建设,才是无损检测的高级表现形式。目前,我们在技术上还不成熟,在文化上还很被动。真正检测技术之间比较,更多是不同检测人员原则把握和质量意识的较量。而对于标准的熟悉程度,工艺与标准契合程度,以及检测人员的个人品质,将是后期检测最为关键的因素。

无损检测实际上一个求真较真的过程,利用现有的手段,得到工件质量好坏的评价。工艺研究阶段,有损往往具备说服力,而不是权威,专家所言。而无损检测只有放在整个制造过程当中考量,具备材料和焊接、装配知识,应用方面知识,才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PS:目前,无损检测持证人员,还没有达到规范的预期。挂证以及无证干活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我想,技术的进步,不能排除无证人员,而是让他们更快的掌握检测的方法。所以平台应该具备二级人员编制工艺卡的功能。而挂证这个乱象,应该逐渐减少其生存的土壤。

2

路过

雷人
35

握手
3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40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阿黃 2016-8-18 19:04
在香港新考取車牌(車照)的人多數會進行補鐘(補課),而且政府還強制規定新手,在第一年開車必須掛上「學」神車牌,用來提醒自己和其他駕駛者注意。
我們的NDT新考取者是否應該有一個「補課」期限?
不定期地對NDT人員進行「能力測試」,也是提高技術水平的一種好方法,同時也是必須的。
回复 luolang1314 2016-11-18 16:18
这次取高级证,开卷没有通过,很遗憾。还得准备补考。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