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系列杂记:介绍和分析一个裂纹检出试验(5)

热度 14已有 1898 次阅读2015-2-2 18:27

2.4  射线照相不清晰度(上)

2.4.1  五次铅屏增感的不清晰度

2.4.1.1 几何不清晰度

    1.1节试验条件可知,9次试验的几何不清晰度Ug,是一样的。已知: 母材厚度b=16mm,焦点有效尺寸d2mmm,焦点至工件距离f=600mm-16mm=584mm,代入公式

Ug=b.df/f=16mmX2mm/584mm==0.055mm

2.4.1.2  固有不清晰度

铅箔增感,固有不清晰度仅决定于管电压,在管电压100---400KV范围内,Ui可用经验公式计算,即

Ui=0.0013x(KV)0.79            (Ui单位为mm)

五次铅箔增感中(1-3次,再加6-7) ,第1次组合---透照所用管电压最高,为220KV,代入公式:

        Ui1=0.0013x(220)0.79 =0.092(mm)

铅屏增感除了上述两种(UgUi)不清晰度外,不会再有什么“模胡” 之类的因素了,这是它与荧光增憾不同的地方。

2.4.1.3  1次组合的总不清晰度

1次组合---透照的总不清晰度U最大,

        U1= (Ui12 +Uc2 )1/2 =(0.0922 +0.0552 )1/2 =0.1072(mm)

2.4.1.4  铅屏增感不清晰度对识别---检出的影响

1次组合识别---检出的金属线径Φ0.2mmΦ=0.2mm大于U1=0.1072mm

如前所述,当线径大于U时,金属丝的检出,完全依赖射线照相对比度ΔD了,具体计算见系列(4)2.3.3。

至于其余四次铅屏增感,它们使用的管电压更低,它们的总不清晰度U更小,更容易满足Φ›U了,像质计金属丝的识别---检出,全与不清晰度无关了。

笔者注:感兴趣的朋友,你可做个试验,铅箔增感,当最小可识别线径Φ大于计算的可能最大的不清晰度U时,像质计放在源侧与放在胶片侧,似乎应该没有区别了。

2.4.1.5 问读者朋友一个问题

    通过以上叙述,我们已经知道,在五次铅箔增感组合中,序号1的射线照相对比度ΔD/mm最小,而它的射线照相总不清晰度U1又最大,那么,为什么它的裂纹检出率又最高呢?


路过

雷人
14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4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大爱人间 2015-2-3 16:49
答:当可识别线径Φ大于总不清晰度U,即Φ›U时,金属丝的识别/检出与不清晰度无关了, 不清晰度U1最大无关系;ΔDmin≈(ΔD/1mm)xΦ  越小则所需黑度差越小,当底片黑度相同时,底片的对比度最大,灵敏度最高。所以裂纹检出率最高。   梁老师请指点
回复 梁金昆 2015-2-3 18:39
序号1组合,虽然底片对比度ΔD/1mm最小,不清晰度U1又最大,但因为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富士50号胶片射线照相颗粒度小(富士50认为为T2类胶片,较富士80,100,150,200等胶片,射线颗粒度小)所以裂纹检出率高。谢谢上面这位朋友参与。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