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未熔合还是未焊透的意见以及另外想到的两点

热度 90已有 4713 次阅读2015-10-8 21:47

      王绪军先生发的帖子“图片(中影像)是未熔合还是未焊透,依据是什么?请大家讨论一下”,在远东网引起热议。有人说是未熔合,有人说是未焊透,还有人说介于两者之间。随后又找出各种标准,包括JB/4730NB/T47013GB/T6417.1ISO6520-1等等,查找未熔合和未焊透的定义,琢磨字里行间的区别,这种认真劲值得赞赏!

    实际上,这个问题在十几年前全国无损检测考委会研究考试底片答案时就遇到过,也曾引起类似的讨论和争议,当时我曾经发表过意见,在这里把这些意见再说一遍,我想还是有意义的:

        1、标准的定义是针对典型缺陷的,而典型缺陷是很容易评定的。例如,对典型的未熔合和典型的未焊透,通过标准的定义严格区分并给出评定结论并不困难。

        2、但现实中除了典型的缺陷以外,还有非典型的缺陷,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陷入两难,例如面对既像未熔合又像未焊透的缺陷,似裂非裂的缺陷,以及形状介于点状和条状之间的缺陷,尺寸介于合格与不合格之间的缺陷,等等。非典型缺陷的似是而非程度也各不相同,有的缺陷七分像前者,三分像后者;有的缺陷三分像前者,七分像后者;还有的是五五开。对非典型缺陷往往无法根据标准的定义作出正确判断。

        3想找到问题答案不妨重温一下未熔合和未焊透的属性:未熔合是仅次于裂纹的危险缺陷,它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它是一种面积型缺陷,即只有两维尺寸(第三维尺寸远小于两维尺寸)的缺陷,这种缺陷形成的缺口大,应力集中严重;而未焊透属于体积型缺陷,在三维方向均有尺寸。因此判断未熔合和未焊透的依据是:缺陷属于面积型还是体积型。

       4、估算一下底片上缺陷形状和尺寸:从底片上看,缺陷影像线条很细,说明宽度很窄,大约0.2-0.3mm,而其黑度大于母材,说明高度可能达1.5-2mm,也就是说缺陷的高宽比达到5-10,因此可以认为该缺陷是面积型缺陷,在工件中形成了较大缺口,应力集中比较严重,因此判为未熔合比较合适。

   由此又想到两点:

   1、尊重同行问题。对那些似是而非程度五五开的缺陷,应该尊重前人的评定结果,如果前人评的是未熔合,你没有必要否定他硬说是未焊透。即使是四六开的缺陷,似乎他的准确性只占四分,如果不涉及安全和质量,你也不一定要否定他。前些年有些不好的倾向,就是权大者说了算,检查中抓住一张底片似是而非的缺陷,上纲上线一棍子打死,实在没有必要。JB/T4730-2005标准和NB/T47013-2015标准规定,气孔超标1点2点可以放行的规定就是针对你数出10点评为合格我数出11点评为不合格之类无意义问题的。

   2、不死扣标准问题。死扣标准定义有时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带垫板单面焊的底片评定,把根部非常直但也非常淡的黑线影像评为未焊透或根部咬边,要求返修,实际上解剖后看根部边缘凹陷只有0.1-0.2mm深,完全没有必要返修。


路过

雷人
78

握手
7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85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4 个评论)

回复 祝彦君 2015-10-9 06:50
讲得非常好,能解决实际工作的问题
回复 祝彦君 2015-10-9 06:50
讲得非常好,能解决实际工作的问题
回复 nde7225030 2015-10-9 08:01
强总说得好,关键是有些人没有实际经验,或者现在流行的第三方监理人员没有相关的无损检测方面的知识(或是持有国外无损检测资格证,与国内的培训考核有差异),在查看底片时,老是针对不是问题的问题进行纠缠,以不给开放行单为由,逼迫你进行无意义的返修或处理。
回复 学无止境 2015-10-9 15:22
强总的文章在技术上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值得我们学习。但技术以外的东西,如果没有一个普遍为大家认可和接受的方法,还是没用的。比如强总作为领导要求下属不死扣标准,可以,没问题!但是如我这样在基层评片的,要是要求来监检、监造的人不死扣标准,人家会听吗?人家说你这个不该评未焊透,必须是未熔合,我能有什么办法?
回复 王绪军 2015-10-9 19:54
非常感谢强总的关注和指点!在工艺管道焊接接头底片评定中这个问题十分现实,技术争议问题不可怕,把技术争议提出来,让大家讨论,尽量达到共识。
回复 强天鹏 2015-10-10 08:34
学无止境: 强总的文章在技术上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值得我们学习。但技术以外的东西,如果没有一个普遍为大家认可和接受的方法,还是没用的。比如强总作为领导要求 ...
有办法。
可以做试验,例如解剖缺陷,把试验报告、底片和缺陷剖面试件存档,当有人有异议时拿出来说服他。还可以开一个评审会,请相关方参加,充分讨论辩论,达成共识,共同签字确认。
回复 思涵她爸 2015-10-10 09:48
强总,您好!您的2008年出版的《压力容器检验》一书非常好,近几年标准大量更新,该书会不会升版?非常期待!
回复 强天鹏 2015-10-10 22:19
思涵她爸: 强总,您好!您的2008年出版的《压力容器检验》一书非常好,近几年标准大量更新,该书会不会升版?非常期待! ...
目前还没有计划。继续用2008版吧。
回复 yanyingjuanli 2015-10-11 09:48
无损界的前辈,不同凡响!
回复 盼盼 2015-10-13 21:51
强总的分析和思考说到我们心里去了,为我们今后遇到类似问题找到了处理的方法。值得广大同行推广学习。
回复 wjjxuey 2015-10-20 14:57
感谢强总,特别是对于由黑度及影像特征,进而判断面积型与体积型的方法,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回复 冯镇江 2015-10-22 12:24
开拓思路
回复 haiyun 2015-11-8 21:28
学习了,这些问题也是我们工作中时常会遇到的。以后自己好好总结。最后两点很经典尊重同行,不死扣标准。
回复 qidongymt 2015-12-30 13:21
讲的非常好,学习了,无损检测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产品质量,有些人上纲上线有失偏颇,失去了一定的职业素养了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