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胶片特性曲线的“D-t”和“D-K”问题

热度 33已有 1748 次阅读2013-10-6 10:13 | 无损检测, 中国, 论文

梁玉梅女士在今年(第十届)中国无损检测学会南昌年会上的交流论文“应该用D--t曲线代替D—K胶片特性曲线”提出了一个大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大,而且具有爆炸性,没有勇气的人一般是不敢提的——因为它挑战的是已经应用了上百年的经典理论。

 胶片黑度D与曝光时间t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的现象,实际上早些年就已经被几个观察力敏锐的人发现了,这当中包括梁金昆先生和他的爱女梁玉梅,还有顾誾如先生及其弟子李兆太。

有意思的是,老先生和年轻人对这一问题的处理方法不太一样,老人是观察-思考-查证-小范围讨论,没有进一步动作;而年轻人则更勇敢一些。几年前李兆太曾经与我商量过发表一篇文章讨论这个问题的想法,当时我没有表态。如果我的态度稍微明朗一些,李可能就做了。

现在窗户纸被捅破了,对是否可以用“D--t曲线代替D—K胶片特性曲线”的问题已无法回避,我们应该对此做进一步研究,找出更多的依据。如果结论是“可以取代”,则射线照相(甚至整个光化学照相)理论就要进行修正,那样梁女士的论文意义就非常重大,属于革命性的或创新性的成果。

即使结论是“不可以取代”或者“无必要取代”,我认为梁女士的意见也是很有价值的!因为在掌握“胶片黑度D与曝光时间t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概念后,无论是曝光量选择,还是对胶片特性的认识,很多复杂问题都可以简单化处理。我想,至少下一版射线检测教材的有关章节,必须增加“胶片黑度D与曝光时间t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观点和用途介绍。

附:关于胶片特性曲线(又称H-D曲线)是如何产生的资料:

“为了寻找乳剂层透明程度与曝光量之间的关系的数学模式,19世纪90年代英国两位学者化学家H-Hurter和工程师V-Driffield用了约十年的业余时间,终于找到乳剂层中沉淀银的密度与曝光量及适当条件下的显影程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并建议用曝光量的对数和阻光率的对数(即密度)作为横纵坐标来表述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个坐标系后来被称为H-D曲线,也称为特性曲线,或者曝光量密度曲线。许多文章也直接叫作密度曲线(Density Curve)。由于曝光量通常用H表示,特性曲线的横标就是lgH,所以H-D曲线实际是一语双关,既是指Hurter-Driffield曲线,也可以理解为曝光量(H)—密度(D)曲线。”

 


路过

雷人
30

握手
1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回复 梁金昆 2013-10-6 11:22
谢谢强总鼓励!我们的一些观点,不论对错,希望引起业界专家的重视,希望有条件的试验室进一步做些试验研究工作,以期得出准确结论。衷心感谢强先生关心这个问题!
回复 梁金昆 2013-10-7 11:21
梁玉梅的文章中表2(推论及表1)使用日本《射线探伤B》表1.2。为什么我们不用自己的试验资料呢?去年12月至今年1月底,我们用天津Ⅲ型胶片做了一些试验,发现黑度D在0.28—4.6范围内,和曝光时间大体上有线性关系。但不知为什么在D=2.3和3.9时,发现它们从D--t直线向上偏离,约0.15。出现这种偏差,我们认为可能冬天暗室条件不好,想等春天再试验。原准备用我们自己试验,写出论文,参加远东济南会议; 但我们是个小企业,五六十个人要吃饭,这些试验一直未好好做,以至参加南昌年会,还是用《射线探伤B》资料,惭愧!
我们的试验条件:1.天津3型胶片;2.XXQ2505射线机,使用管电压200KV;3.工件,钢板16mm,长X宽面积大于暗合;4.焦距:600mm;5.增感屏,Pb,前后0.03;6其他:背散射防护,暗室处理,按常规;7.曝光时间,从20秒开始,每次拍片递增20秒。大约拍片12张左右,统一冲洗。底片干燥后,用TD210黑度计测底片中心黑度。
回复 丁伟臣 2013-10-7 14:44
在德国射线教材中,明确可采用黑度值进行曝光量的修正。在实际应用范围,黑度与曝光量存在一定范围的线性关系!
回复 梁金昆 2013-10-8 10:54
丁工:你好!梁玉梅的文章1.1部分,就讲到了美国无损检测手册有图显示,黑度与曝光量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线性关系;文中表2资料引自日本射线探伤B。所以,德国教材提到这个内容,是可能的,何足为奇呢?现在的问题是:有些中国专家不大认可。
回复 wjjxuey 2013-10-9 07:45
在刚接触到射线检测照相时,如果是大批量同规格工件的检测,不少老师傅都是先试验一个参数,固定曝光电压焦距,洗出底片测量黑度。然后通过调节曝光时间来控制达到要求黑度的。但是上升到理论研究的高度似乎没有人注意过。
回复 学无止境 2013-10-14 10:17
基础理论研究在中国大陆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如果国家在这方面没有支持,纯凭个人的热情,我估计是不可持续的。谢谢梁氏父女无私的工作!
回复 梁金昆 2013-10-19 07:06
谢谢学无止境先生。您的"无私的工作",这个评价太高了,实在惭愧!您认为基础理论研究在中国大陆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我十分认同。我希望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试验室,不但要追求高新技术,也多为常规方法基础理论作出贡献!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