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科学、学霸、与鲍林——转自航空论坛

热度 8已有 1154 次阅读2011-12-12 22:19

[url=][/url]

图一、超越时代的伟大科学家李纳斯*鲍林(Linus Pauling)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丹*谢特曼(Dan Shechtman ),因为他发现了准晶,对晶体学产生了革命性的贡献。媒体纷纷报道他如何与正统观念坚持不懈地战斗,直到其理论与发现获得承认。在起初拒绝认可他发现的人中,有在学术界享有盛誉的李纳斯*鲍林。鲍林是迄今为止获得诺贝尔奖金最多的人。鲍林在一次学术会议中评论说,“没有什么准晶,只有准科学家。”

在中国学者与公众中,鲍林在准晶上的失误将再为其声誉雪上加霜。鲍林对他所命名的正分子医疗(Orthomolecular Medicine)上的痴迷,尤其是对维生素C治疗各种疾病的推崇,在中国的一些所谓的科普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已经变成了知名伪科学家的代表。他对未来的这位诺贝尔获奖者的攻击,又让他获得了“学霸”这一恐怖称号。

据说中国科学家院士何祚庥的学术成果之一就是证明鲍林共振论是伪科学。知名作者方舟子凡提及诺贝奖,都不免要感叹一番,“鲍林的晚节不保,沉迷于伪医学,鼓吹维生素C疗法,是这个科学奇才一生中最不光彩、最令人惋惜的一页。”科学网的黄秀清还有先见之明地为准晶做传《准晶:被双料诺奖得主鲍林斥为Nonsense的伟大发现》,文中直斥鲍林为学霸,“准晶的发现也刺激了某些权威的神经,以双料诺贝尔奖获得者鲍林为代表的保守势力,要誓死捍卫传统晶体理论的‘纯洁性’,他们认为所谓准晶就是众人皆知的孪晶,在Nature发文用‘Nonsense’这个词形容准晶的发现,并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连发檄文,歇斯底里地反对准晶,可叹,老先生晚节不保。”

在中国媒体上为鲍林叫屈的也有,比如人民网就登载过关于维生素C的专题。但似乎影响不大。中国教育系统强调背诵与重复,对科学缺乏深入的理解,对科学史与社会背景更是一片空白,以致于中国学者写科普,习惯于抱着英文材料抄。其结果是中国公众与学者甚少能理解历史人物与科学发展史。我觉得有必要为之正名。鲍林不仅仅是诺贝奖获得者之一,与其他伟大的诺贝尔奖科学家相比,他是伟大的二次方。在科学史上,他的名字要与伽利略、牛顿、达尔文、以及爱因斯坦并列。在20世纪,不少人认为能在声誉与影响上与他竞争的,只有爱因斯坦。

鲍林出生于1901年2月28日。他的生活起于贫淡,估计很多中国人从他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的过去。当他出生的时候,他与父母只有一间房,次年妹妹出生,全身不得不移出市区,因为付不起更大住房的租金。整个家庭还在贫困线上挣扎的时候,在他九岁那年,父亲去世,留下寡母带着三个待哺的小孩。当鲍林快中学毕业时,他母亲希望他找一个工作以改善家境,但他选择了上大学。当他大学毕业时这一场景还要上演,他违背母亲的意愿选择了继续读研究生。中国人估计难以理解,鲍林因为没修够必要学分中学没有毕业,要等他获得了诺贝尔奖之后,其母校才给他补发中学毕业证。

1927年,鲍林成了加州理工的助理教授,两年后提为副教授,1930年成为正教授。鲍林以每年10来篇的速度发表论文。在1931年他发表了他认为最重要的一篇讨论化学键的文章,成为他学术声誉的起点。同年,他获得了美国化学协会的朗米尔奖(Langmuir Prize)。1939年,他把此前发表文章综合写成教材《化学键特性》(The Nature of Chemical Bond)。

[url=][/url]

图二、鲍林获得美国化学协会朗米尔奖


鲍林的学术地位有多重要?在2000年《自然》杂志的世纪评论中相关专家这样评述鲍林,该书覆盖了化学领域几乎所有重要命题,是“此后20世纪化学研究的蓝图”,“化学进一步发展,简单地通过不断地证明鲍林几乎所有理论阐述的正确性而繁荣壮大,他在只有不到如今万分之一的结构信息时,几乎无误地预测到将来(的化学发展)”,“鲍林把分子提升到圣坛上,它变成了所有物质重要特性的基础,以致于此外没有其它世界了”。

为什么专家对鲍林有如此看重?在鲍林辞世之时,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佩鲁茨为他写讣告发表于《自然结构生物学》杂志,佩鲁茨回忆说,当他成为化学学生时,化学就是一个零乱杂碎的百货店,你不得不花大量时间来分散记忆背诵不相连的知识片段,而鲍林的教材,拔云见日,让原本混乱不堪的化学界出现了结构与层次。他就是那么的重要。非常奇怪的是,鲍林在中国被打成伪科学家,不乏生物化学专业人士的努力,难怪这样的人发表不出什么专业文章。不懂鲍林,也就不懂化学,不懂生物化学,专业知识无非是技术员层次。

在2000年,顶尖医学杂志《柳叶刀》采访鲍林之子小鲍林,评论说,两个诺贝尔奖还不足以确认鲍林的贡献。实际上,鲍林几乎是与第三个诺贝尔奖擦身而过。在2001年《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加州大学著名学者James Lake的通信,解读为什么鲍林没有发现DNA的结构。鲍林告诉作者,他理所当然地认为DNA结构是他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他没有更积极地为之努力。众所周知,克拉克与华森破解了DNA的双螺旋之密而获得了诺贝尔奖,但只有生物化学界的专业人士才知道鲍林由于几个错误先于克拉克与华森提出三螺旋的模型。那克拉克与华森又是如何发现双螺旋的呢?两位日本学者研究鲍林的创造性,2001年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文说,他们的策略就是复制鲍林,追综鲍林的研究进展,几乎复制了鲍林的思维方式,最终在鲍林的游戏中击败他。

你可能认为鲍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的20世纪化学蓝图已经结束在20世纪,那你就错了。迟至2009年,日本著名脑科学家勉中田在《细胞技术》杂志上发文,强调鲍林在1960年代初为麻醉学与相关技术奠定的理论基础,仍然指引着相关领域的进展。再次地,我们为鲍林超越他当时的实验技术与现有知识的远见卓识所震憾。

有了这样的背景,你就能理解为什么是鲍林在1960年代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他的学术声望决定了他的号召力,从而保证了其倡导反核实验的政治活动的成功。谢特曼显然对鲍林批评他的准晶抱有不满,然而,他不愿对鲍林不敬,倒是急了旁边的看客,给鲍林戴上了“学霸”的帽子。即使是得了诺贝尔奖,谢特曼在鲍林面前,仍然是高山仰止的感觉,那是一种刻骨相知的专业底蕴决定了的。谢特曼在获奖之后,针对鲍林强调说,鲍林对他的批判几乎是一种荣誉,因为他站在相等的高度上了;谢特曼又说,他跟鲍林私交甚为和谐,除了准晶,其它话题,包括维生素C,他跟鲍林高度一致。有了对鲍林的历史地位的正确评价,我们不难理解谢特曼对鲍林发自内心的敬重——他是行家不是?

[url=][/url]

图三、美国发行邮票纪念鲍林


鲍林本人是一个背叛者,他从不迷信权威,可能也并不发“金口玉言”。在1954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他对学生说,“当一个年长而声望隆重的学者跟你说话,认真听他讲,尊重他——但不要相信他。永远不要相信自己智识之外的东西。”这一点,显然谢特曼给我们做出了一个表率,而表率的另一端,是鲍林。如果我们还原历史真相,你会发现,鲍林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对手,他几乎是唯一针对谢特曼发现的准晶现象在传统晶体学知识框架下进行系统的理论解释的人!他的出发点是孪晶。鲍林是晶体学的大牛,他能在传统理论中把准晶包含进去,那是超级玩家的水平,也符合奥卡姆递刀的科学精神——你的确不能动不动就发现科学新现象与原理,先得把现有的搞懂了再说,那是鲍林嘲笑谢特曼的隐含内容。不幸的是,鲍林失手了。

所谓鲍林学霸式地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发文批判谢特曼是无知作者的谤语。鲍林的系列文章全是阐述他的学术立场,如何在现有的晶体学框架中从理论容纳准晶,其用语也甚为客气,点明他的理论是一个备选项。鲍林没有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任何针对准晶的学术文章或评论。

鲍林作为美国学术界的代表,当然会遭受前苏联的憎恶,伪科学的标签,是苏联人首先颁发给鲍林的。苏联人的伪科学标签后来也成为中国科学院的院士的学术成果,小兄弟的学术毕竟来自老大哥不是。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鲍林在美国用原子弹轰炸日本之后,就从爱国者(因服务于军事研究而于1948年获得总统勋章)蜕变成了“叛国者”,他强烈反对核实验与核武器,以致于美国政府差点不允许他出国领他的第一个诺贝尔奖,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之后,美国著名《生活》杂志称之为“来自挪威的一个奇特侮辱”。中国人应该熟悉这个调调了。鲍林成为美国的麻烦,又让苏联兴奋起来了,1968年,苏联又给他授红色诺贝尔奖——列宁和平奖,不再是伪科学家了。

你必须要愚蠢到上了级别,才能狂议鲍林没有医学资格,针对医学问题发言。鲍林是分子医学的创始人,在医学领域做出的贡献鲜有人能及。据他的传记作者说,他是科学的多面手,每十年就要转移研究范围,关注跟化学与有机化学相关的医学领域,几乎是必然的。鲍林是一个认真的学者,他在维生素问题上的相关研究,跟伪科学有着本质的不同,那就是,即使他错了,也是科学的错误,他的错误不具有伪科学的特征——比如不可证伪性、误用科学概念、引入玄学概念等。

一个令人作呕的中国学者的恶习,就是替牛顿、爱因斯坦、鲍林挽惜他们在生命的最后关头,研究走入歧途。这样的评论从不见于国外学而有成的学者,但常见于中国终身发一二篇论文、或者根本就发不出科学论文、或者根本不懂科学只知道向往科学的人文作者笔下。

鲍林对大剂量维生素疗法有着不理智的痴情,考虑其背景,他的偏执却是可以理解的。鲍林在1940年患肾炎,在当时是一个严重的疾病(现在也是),他靠食疗成功治愈该病,其中包括补充大剂量维生素C。大剂量维生素在医学上有一个较长的历史,鲍林不过是其中一个研究者,大部分研究者还是医生,伪科学的标签,完全是无知之徒给自己确定的标记。鲍林在相关研究上也非全错,不少发现也为后来的研究所证实。鲍林在大剂量维生素C上的不少著作为主流医学排斥,这某种程度上让他产生了逆反心理,估计也是他坚持主张的原因之一——学霸有这么狼狈吗?如果你阅读鲍林的相关学术文章,你无疑是在读科学论文,无非是存在科学错误的论文而已——科学在错误中发展,从马后炮角度,正确是科学海滩上的明珠,而海滩的基础则是无数错误的泥沙。数算鲍林的错误,恐怕他超过绝大多数人,谁叫他是历史上科学产量最高的人之一呢。

无疑如果鲍林及早支持了谢特曼,准晶被学界接受会早上五年乃至十年,但于其研究进展也恐怕只有三五年的推动。鲍林有学霸的资本,但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不给他机会。鲍林在申请美国NIH资金研究维生素时没有特别待遇,最后他不得不依赖于私有资金,这也是他在维生素C问题上偏执的原因之一,毕竟维生素C制造商是他的金主,但鲍林并不象中国的专家,说某某东西无害,自己偏不吃,主张不必要的预防针,自己儿女偏不打,鲍林自己身体力行大剂量维生素C防癌治癌,高寿93岁,不少科学人宣称大剂量维生素C对人体有害,不免让人叹服上帝在科学上总是那么神秘难测。

鲍林唯一的一次学霸壮举是开除了自己在维生素C研究上的早期合作伙伴罗宾逊(Arthur Robinson)。罗宾逊是他的学生,协助他创立了鲍林研究所。罗宾逊的研究结果不利于维生素C防癌的结论,鲍林把罗宾逊赶出了其研究所,销毁了其实验结果,鲍林称其结果不可靠,象“民科”(amateurish)。学霸瘾没过上几天,被罗宾逊告上公堂,最后赔偿57.5万美元了事,其鲍林研究总耗费估计超过100万。即使是超越时代的伟人如鲍林者,在健全的社会体制中也做不成学霸,学霸之论可以休矣。

中国的学者民众需要以平常心,看待科学事,放弃肤浅,培养科学文化底蕴。我引用伽利略1623年一句名言以告诫,“Infinite is the throng of fools.”(傻子的集合是无穷尽的。)

学术期刊上几乎每年都有不少从各个角度缅怀赞赏鲍林这位超越时代的大师的,多读专业杂志,免得被人嘲笑。

路过

雷人
7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7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梁金昆 2011-12-13 07:44
要求伟大的科学家一贯正确,是习惯于把人神化的中国封建陋习!
回复 李济科 2011-12-13 08:30
科学家是人,不是神!所以,应该允许他们在有贡献的同时,犯认识上的错误!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