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读书精神

2010-8-14 00:00| 发布者: lxr| 查看: 1310| 评论: 0

何亮亮先生解读真正的读书精神

今年38岁,来自辽宁的三轮车夫蔡伟,最近取得了复旦大学的博士生拟录取资格,录取的原因在于他对中国古文献研究方面的造诣和钻研精神。在蔡伟身上,体现出了一种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一种读书人的精神,一种真正的读书精神。

大概是一个月以前我在做读报节目的时候就看到蔡伟的消息。当时教育部破格批准他可以参加复旦大学今年的博士生考试,就让他有这个资格。当时我就注意到,教育部几乎很少做这样特例的批准的。因为这个蔡伟只有高中毕业的文凭,是一个离开高中已经20年的,眼望40靠上中年,而且在中国社会最平凡、最普通不过的一个东北男性、下岗工人,他其实没有什么长期的稳定的职业,他在去复旦大学之前是一个三轮车夫,之前他摆过小摊,做过什么各种各样的事情,下岗之后很普通的一个人。

为什么这样一个人,他会有复旦大学古文字的教授,也是中国古文字学界的泰斗裘锡圭,和另外两位著名的教授,一共是3个,都是院士级的这样著名的教授,根据规则联名向教育部提出了一个申请,就是要求批准让蔡伟能够参加今年复旦大学古文字学博士生的考试,教育部批准了。当时我就开始注意这样的一个青年,他有什么样的能耐?当时知道的就是,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对古文字,中国的古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中毕业考大学,很不幸,他没有录取,这也是千百万青年都有过的经历。为什么?他的语文成绩非常好,可是数学和英语的成绩都很差。

偏科的高中毕业生可能有很多。这位蔡伟身上体现出来的就是喜欢古文字。虽然出生在一个很普通的家庭,他的父辈,他的家族里,没有人是做这行的。我们说不仅中国,各国都有这样的情况,很多都是世家,你说中医有世家,法律也有世家,政治家也有世家,文学、美术很多都有世家。由于家庭关系,比较容易成才。可是像蔡伟这样的一个人,没有任何学术背景,高中毕业以后生活也很坎坷,可是他对中国的古文字学有非常浓厚的兴趣。他孜孜不倦的用业余的时间——要打工养自己,要养家——在钻研古文字学,而且取得了很高的造诣,也因此引起了裘锡圭教授的注意。

他在中国的网络,以及专业的杂志上,都发表过一些论文,受到了行内的人注意。行内的人一看就懂,这样的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青年人,对古文字的造诣已经是相当好了。后来裘锡圭等人了解到蔡伟实际情况,就觉得这样一个人才,如果他不能进一步深造,不能够成为一个有用之材的话,他可能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他一辈子不会放弃他自己的爱好,但是他可能一辈子就没有一个合适的工作,只能靠打散工,蹬三轮来养活自己和家人,然后业余钻研古文字学。所以希望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到复旦大学的古文字和古代文献中心,去参加马王堆出土汉简的整理工作,这就跟他的专业可以结合起来了,同时他可以有了一些收入,而且也可以为他继续深造,创造了一个条件。

今天我们看到这个消息是:蔡伟已经通过了相关的考试,复旦大学的招生办已经把它列为拟录取的名单了。那也就是说,考试这一关他已经过了,我相信他很快就会成为一个正式的博士生了。

所以这个报导刊登之后在内地也是引人注意的,今天香港好几个报纸都用了大篇幅来报道。对我来说,我觉得消息是很震撼的。我看到这样一个高中毕业之后20年能够孜孜不倦的守住自己所心爱的古文字的专业,然后他遇上了伯乐。而且他在中国这样一个相当刚性的社会,教育体制也是相当刚性的这样一个制度里,他终于能够得到了这样的一个机会,通过考试,人们就承认了他的资格。

其实相关的报道很有意思,就是考试是各学校自己命题的,那些看到试卷的研究生说,那些试卷,就是蔡伟做的那个试卷,可能有的教授都未必做得出来。可是对蔡伟来说,那是小菜一碟,可见他的专业能力是很强的,所以就没有人可以质疑他了。其实还有人质疑,说你们自己招生,有没有黑幕?我想没有什么黑幕,这个考卷你来做,对不对?你能做成,你也就可以被录取,可以被破格录取吗?

像蔡伟这样的真正的在读书,能够耐得十年寒窗苦的这样一位学子,他跟我们现在这个体制内的学术造假形成了很鲜明的一个对照。所以我这里想到是中国传统,叫做耐得寒窗苦,方为人上人。把读书作为唯一的一种出路,对现在中国的文化影响是非常大的。现在中国读书有没有,读书风气很盛。但是读书的动力是什么呢?当官,对不对?升官发财。这个所谓升官,当然是个很夸张的说法,当一个公务员,或者是找一份好的工作,这个可能是绝大多数学子的读书的动力。真正为了自己的兴趣而读书的人很少,而蔡伟就是其中的一个。

从蔡伟身上看到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这样一种缺失的精神。你说这个学术造假,那些学术造假,无论是教授,还是他的这些助手们,他们根本就没有这种精神。他们造假,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金钱,只是为了维持自己,这种本来是很虚假的学术地位。

所以在讲到这一点的时候,我非常欣赏裘锡圭教授,一个是他的这种风度,他有伯乐的眼光,他看到了这样一位,一个不但名不见经传,而且没有受过任何古文字学正规教育的这样一个青年,跟他切磋,跟他商讨,他可以看到这个学子的潜力。同时他这样说:现在有一些做古文字学的教授,根本就是徒有虚表,根本就没有什么真正的功力,远不如蔡伟。他甚至说,我自己有些地方还不如蔡伟。

一个古文字学的泰斗,一个教授,他有这样的雅量,当然就能够发现优秀的人才。可是又有多少教授有这样的雅量呢?那些学术造假的教授他怎么可能为一个有潜力,一个真正有能耐的青年铺出这样一个道路来呢?所以我希望这个蔡伟的事情能够造成一个震撼,能够让现在在学的那些高中的学生看到,按自己的兴趣读书,这是最好的,因为只有我兴趣的东西,我才能把它读好,我不是为了以后能当官,不是为了以后能挣多少钱。

像这个蔡伟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就是中国人过去说,叫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的一种取态,本身是不对的。但是这里面其实有一种精神在,就是我能够坐这个冷板凳,我能够为了我自己心爱的事业,我把书好好的读下去。有了这样的精神这个青年,他就能读好书。而且中国我们说一些大学者,其实都是这样出来的。梁漱溟,有学历吗?没有学历。陈寅恪在海外游学20年,不要说博士,一个本科的学位也没有拿到,可是这些大学者,为什么他们能够成功?因为就跟蔡伟一样,他们有这样一种孜孜不倦的,为自己所心爱的事业和专业,去读书,去死读书的这种精神。

4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