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焊接检验师CWI考试,怎么考?好文

热度 3已有 837 次阅读2017-12-26 08:11 |个人分类:生活杂文

网上看到一篇关于CWI考试的文章不错,分享收藏
今年1月份,应客户要求,前往摩迪国际参与了CWI的培训和考试。刚从AWS官网上查到了结果,已经通过,但是证书和具体的成绩还要几天才能得到。对整个过程有所感悟,在此与大家分享,希望对各位有意愿参加这个培训的焊友有所帮助。通篇文章皆为一家之言,“择其善者而从之”,对持有不同意见者大可一笑了之。可以不同意我的看法,但请尊重我说话的权利。

对这个认证本身就不做过多的解释:由美国焊接学会AWS发起,并授权摩迪国际和上海焊接学会(这是目前我所知道的两家得到授权的机构,上海焊接协会也是可以的,但实际上是和摩迪一起做的)进行培训和考试。培训与考试分为三个部分:A焊接检验工艺学(也即焊接及其它相关基本理论)、B标准和C实际操作,三门课均达到72%即可获得证书。获得证书后有权解释其下辖的任何一份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D1.1碳钢结构焊接规范、D1.5桥梁焊接规范、D1.6不锈钢焊接规范、API 1104管道及相关设施的焊接、D15.1列车车体焊接规范等等。

参与培训的人员概况:我这一期共计28个人(这好像也是摩迪一次培训的最大量,因为培训所用教室的容量有限),其中13个人是首次参与培训和考试,14人是补考,1人是持证9年后升高级。各个行业和地区的都有,近的就像我一样上海本地工作的,远的如兰州的;压力容器、钢构、海洋平台、管道等各行各业;人数最多的就是上海振华重工,首次考试和补考的应该有六七个吧。

首先是5天的培训,前三天讲解焊接检验工艺学、第四天讲解标准(摩迪讲的是D1.1,API 1104基本不做讲解)、第五天是实际操作也就是焊接检验工作手册。三门课都是由一个老师赵宇伟讲解。满打满算一天7个小时。

焊接检验工艺学这本书在网上就有,内容不做多说,如:检验安全,焊接符号,金相学,材料性质及破坏性测试,公英制单位的转换,无损探伤及其符号,焊接不连续等等。以PPT演示,中英双语。和书上的内容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内容广而杂,但并不深。

标准的讲解实际上个人觉得没有太大的实质意义,一本几百页的书,只是泛泛的翻了一次,根本不要寄希望于老师在这一天能够传授给你具体多少的东西。如果没有在私底下阅读过这份标准,靠老师这一天,你什么也得不到。

实际操作培训就是检验工作手册上的十几个表格的内容、填写方法、使用方法等等,最后还会给学员一批和考试时很接近的带有缺陷的试件和常规工具如千分尺,万分尺,游标卡尺,角焊缝量规等,让你熟悉一下,因为考试时就是用这些东东答题。

三天内当然还包括做题和对答案。发了一本书,这本书是循环使用的,这一期用完,收上去,下一期接着用。书比较旧,上面有前面的学员的写写画画。这个其实也就是网上所流传的那一份PDF扫描版的练习。老师只是让晚上自己做一下,第二天说一下答案,对有疑问的题目做一下讲解。但是老师还有一些题目,是不能外泄的,网上也没有,难度更大,和考试时的更接近,甚至有相同的。做这部分练习的时候得千万小心,对你有好处。

最后一天的考试:上午一门,下午两门;学员分为三批,同时开考不同的内容;和我一组的七八个学员的考试顺序是B、C、A;另外一组同学是A、B、C;还有一组是C、A、B;这种做法是为了避免考试同一张试卷时的作弊;但是其实还是有问题,那就是一站考完了,可以给别人或多或少的凭自己的记忆透露一些题目。也有一些相互认识或来自同一单位的同学分到了同一组,作弊的现象还是存在的,个人觉得还很严重。A部分闭卷,题目应该都是一样的;B部分肯定不一样,因为所运用的标准有D1.1和API 1104两种;至于C部分是不一样,我不是100%肯定,好像是一样的,因为考试用的试件和工具什么的好像都一样,只是上面的缺陷不一样,所以你的答案也就不一样。

考试的题目本身并不是很难,三门课都一样,给你足够的时间,你都能答完,而且能答对。关键就在于时间不够用。我对A部分印象特深刻,共计150道题,全部是单选,对焊接符号那一章要特别小心,我觉得没有10个,起码也有8个题,纯粹就考焊接符号。我第一遍把自己能做的全部都做好,用了50分钟时间;还余下了20道题左右没做,努努力,又搞定了10道左右;余下还有10道,是真不知道怎么选,但是我偶然发现一部分是因为题目的翻译有些问题:中文翻译偏离了原英文的真正含义,如果你仔细看一下英文原文,非常容易选对答案,但就是因为这个翻译导致了这道题是是而非的感觉,这个对吧,好像不对,换一个答案吧,也是这种感觉,这种类型的我感觉有5个左右吧。最的3到4个题目,那真的是翻译也没有问题,我自己也真不会,就靠感觉蒙了答案。这个阶段花掉了我20分钟。全部答完开始涂答题卡:我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涂得飞快――用了我20分钟,平均每分钟7.5个;还余下30分钟检查,等我检查到80题左右时,时间到。我就感觉从一开始就根本没有时间喘息。B部分50题,C部分46题,数量少了很多,但是难度却大很多。B部分就是看你翻书的快慢,也就是对标准本身的熟悉程度了,但也不全是书上的很死的条款,需要把条款和表格、图什么的结合起来运用。不要单看图或者表,要看下面的注,陷阱全在这个地方!我有两个题是真的不知道到哪儿去找了,凭感觉选了一个。C部分就要对检验工作手册(考试时会发一本新的专用于考试,然后回收)要熟悉,打个比方:焊工技能考试时试件要做几种测试(当然实际考试时,题目不可能这样简单,但形式是差不多的)?你得很快翻到焊工技能评定试件力学性能测试的那个表格,慢了的话,做题速度肯定跟不上;再有就是所发的带有缺陷的试件了,用工具测量一下试件上的缺陷大小和数量,计算总和,然后根据缺陷判据评判是否合格,这也涉及到表格的应用。

一句话,题目难度都不大,但时间极其紧张!

再谈谈学员的状况。有经验很丰富的,比如就有持证9年,来升高级SCWI的老江湖,只有一个。大部分都类似于我这种有4到6年经验的人员,当然也有一些工作年限更少甚至于个人感觉其很外行的学员,因为从他提问的方式和所问的问题,你就可以看出他的“斤两”了。有一天,他多次的反复“低级”提问惹怒了老师,赵老师直截了当的对他说:“我们第一堂课在讲解检验师应当具备的能力时,就提到了其中一种:检验师应当具备接受培训的能力。你就是典型的不具备接受培训的能力的人。”还有的更搞笑,上课三天了,准备讲解D1.1了,负责培训的杨老师提醒一句:“明天开始讲解标准,请同学们明天把标准带来。”有人站起来:“老师,什么标准啊,没有标准怎么办啊?”弄得老师啼笑皆非:“下午带钱来,我这儿有卖的,365一本。”把我乐翻了,来考CWI,竟然不知道要考标准,也不知道要考什么标准!这种学员如果真的考过了,我只能竖大拇指:你太NB了!

再谈谈我自己的准备情况。我实际上很早就对CWI有所了解,也很早就订下了目标一定要把她拿下。所以,在2009年,当08版的D1.1中文版本刚刚发行不久的时候就购买了(我和负责翻译这本书的原振华重工常州基地总经理刘榴先生有过邮件来往,所以对这本书中文版本的发行进度大致有所了解)。厂里美标的产品也是用这个标准(也有D1.6),但真正在备考之前没有做整体的阅读和理解,因为我是做检验的,平常用到的就是第四章评定和第六章检验。11年7月时,我感觉时候到了,真正开始准备工作,把D1.1前前后后翻阅了至少4遍。是一句一句的读过去,而不是泛泛的看(有一部分内容,我没法理解,比如第二章设计中的一部分,检验一章中的超声波检测,我从来没有做过,感觉特困难,其实考试的时候也不考)。给我的感觉就是:这一本书,博大精深,我现在只能称为勉强入门,登堂入室的理解和运用,不知道还要多少时间。但是这几次阅读,至少让我知道:到书的哪一部分去找我所想要的东西。再次提醒:不要寄希望于老师讲解一天的标准能给你多少东西,那根本不可能,靠的是提前的熟悉和预习。

检验工艺学实质就是对一名检验师应该了解的知识的一个汇总,并不很深,但是内容很广。金属学与热处理学得好的话,是很帮助的。我把这本书读了四五遍,所以当我培训时,听说不少人挂了这一门,感觉吃惊、意外和不可理解:不会难到这样的程度吧?现在我总结一句话:如果这一门你挂了的话,只能证明一个问题:你根本没有花时间,没有用心准备。只要你花了时间和精力,这一门课你不可能挂掉。因为150道题目,你有42个错误可以犯,这个真的是很宽容!即使时间很紧张,你也不应该连这一门都过不去!!!培训前多看几次,就可以毫不费力的跟上老师的节奏,再加上他一讲解和整体的梳理,你想不过都难。

C部分检验工作手册,其一是对那本小书的熟悉,就是在考试时用到哪个表格的时候你能很快的找到;其二就是对常用检验工具的使用;其三,我觉得就是日常工作的积累和理解,这个不是这本小书能提供的。打个简单的比方就是焊接工艺评定和技能评定的试件检验,不外乎就这么几项:外观检验,无损探伤,破坏性实验。外观检验基本上是必须的,无损探伤一般对工艺评定都是需要的,但是对技能评定依标准不同而有所差异,有的要,有的不要而以外观检验加上破坏性实验就好了;破坏性实验,多数标准都是两拉四弯,有的厚材料涉及到背弯,对热输入敏感的涉及到冲击,API 1104可能还有较为特殊的刻槽锤断试验等等。如果你做过这个流程,看过相关的标准,这些表格各个标准都是大同小异的,一看你就明白,较为容易,翻书也就只是为了让自己安心而所做的确认。如果你没有做过,可能难度就稍大一些了。这部分的提前复习其实也就是你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和积累了。那本小书有些用处,但更关键的是在平时。

再谈谈英语在培训中的应用,并不是说你不会英语,就过不了这个考试,还没有那么严重;但是你会英语,尤其是焊接英语,将带给你意想不到的好处,我体会到两点:第一,是老师在讲解检验工艺学时,PPT是双语的,前一张PPT是英文的,后一张是中文的,其实内容完全一样,只是翻译了一下,但是老师在讲解时,会不经意的就把PPT停留在英文版上,讲解完了直接跳过了中文版。一点儿英文不会,这时候显得特别吃力,因为你只能听,没法看!第二点就是上面我所提到的:考试试题的翻译比我们所做的练习翻译的准确度高出很多,但是还是没有100%避免,如果你会英文,答题时说不定会有我遇到的一样的状况,这个时候就是一种意外的收获!

再就是考试标准的选择,我不是太清楚摩迪可以考哪几种标准,但是D1.1和API 1104是肯定的。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如果你想真正的学习如何阅读和理解一份标准,就学习和备考D1.1;如果你仅仅想拿到这个证书,那就选择API 1104。因为两者的难度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D1.1共计600多页,除了附录和一般不考的设计和超声波,恐怕也还得有300页,且内容包罗万象,语言较为深奥,图表众多,理解困难;但你真正把这份标准吃透,其它基本上所有的焊接标准都不存在太大的问题了,D1.1本身就是D1系列所有结构建造规范之母,其它比如D1.5什么的都是由她分离出来,跟她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API 1104则不一样,简单得多,少得多,一共就是70来页,我看英文版本也就一个星期一遍。且里面的内容都是很常规的工艺评定,技能评定,NDT条款,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把一遍文字读过去,你不能理解她说的什么意思这样的现象可以说很少很少。但是D1.1里面,个人感觉这种现象非常多。我看了两遍之后,才开始有点感觉,当然也有可能是天资所限的原因。振华重工的学员很多是做海洋平台的,但是都考了1104,我原以为他们做管道的呢。后来他们才解释:他们公司很多人都考了CWI,经验非常丰富,总结出来的:1104比D1.1难度小很多,根本没有可比性!

想谈谈对这个认证和IWE的看法,去年7月应欧洲客户的要求,我也去了北京一趟,考了IWE,以很优异的成绩拿到了证书。两者区别如下:IWE是欧标,CWI是美标;IWE侧重于工艺方面,也就是工程师培训;CWI则人如其名,侧重检验;IWE时间长,一个月;CWI一共就6天;两者的内容因焊接和冶金体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个人感觉是万变不离其衷。CWI一个显著的优点就是:实用性更强,更为具体化,和实际运用的联系更为紧密,因为是实际标准的考核。IWE有点像是对我大学四年焊接所学的一个汇总,然后联系我的实际生产经验做了一个从前到后的梳理。

最后谈谈对证书的看法:有很多人,尤其是一些自认为较为NB的人,都看不起证书,认为那纯粹就是收钱,考证完全就是为了装门面,没有多大的用处。我的看法如下:归根到底,人的能力是万能的;证,虽不是万能的,但有些时候,没有证却是万万不能的。我的公司遇到过,我同学的公司遇到过:老外客户就一句话:我不关心你有多少中国的高级工程师,有多少工程师,我只问你一句:有没有咱们(欧洲或者美国)这个认证?有,咱们接下来谈或者直接把单子给你;没有,到此为止。这是在公司的层面。再看个人的层面,你可以到几个大的人才网上的我们这个行业的招聘信息,那些大的企业比如西门子,ABB,哈特佛德等等,都是五位数的月薪,条件就那么几个:1. 五年左右的工作经验;2. 流利的英语尤其是焊接专业英语;3. 权威机构的认证如IWE,CWI,SSPC,CSWIP等等。我比较现实,我出来工作是为了找一份好的工作,为了将来的生活更好。所以,你需要什么我就去做什么。五年的经验,没有办法,慢慢积累,没有足够的时间,我不可能有五年经验,但是只要一到五年,这个条件对我将来就不会有任何的限制作用;你要英语,所以,我花了比焊接更多的时间,花了两万块钱去学习英语,焊接标准如ASME IX卷英文版我可以整卷整卷的去读,坚持几年时间了,不曾放弃过,将来也会继续下去;你想要认证,我就哪怕自己花钱也去考证。更何况,我并没有为了考证而考证,就为了考CWI,我把D1.1读了四遍,我把检验工艺学看了5遍,其它提到的相关标准比如AWS B1.10外观检验指南,AWS A2.4焊接符号,AWS A3.0标准焊接术语及其定义,把英文版本找到一个字一个字的精读,我发现:这个过程,得到的比我想像的多得多,比我的那个证书多得多。并不是说我看了四遍五遍就完全理解这份标准,就是一名合格优秀的焊接人员,但是做为一个焊接人,就是靠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一点一滴的成长起来。为了获取证书,我付出了努力,获得了能力;获得了证书,证明了我的能力,因为这些证书并不是阿猫阿狗都能获得。有的人没费多少心力就得到了证书,我只能竖大拇指:你很牛。但不会嫉妒,一个证也许并不难获得,但是在获得这个证书的背后,我自己付出了多少,得到了多少,只有我自己清楚,永不后悔。

还有就是证书的使用方法。我在论坛上总是看到很多人在问:国企认不认IWE/CWI啊?我就觉得不是很好理解:找到一个国企认可这个证,是你运气好,如果不认,你也别怪这个证不值钱。因为你本身就用错了地方。IWE是欧标(主要是德国为主)的,CWI是美标的,可以这么说,标准说到底就是两种作用:1. 对我们个人和企业来说,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压力容器的制造不能说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因为爆炸会死人,你得守一个规矩,这个规矩就是标准;2. 对一个国家或者统一的经济体(如EU)来说,标准就是贸易壁垒:谁把握了标准的发言权,谁就站在了产业链的最高端:你得付专利费,你得付认证费,你得付检测费等等,哪个标准不是这样?TUV,ASME,PED包括我们国家的3C每年从其它人那儿拿了多少这样的费用?标准体系的建立不就是为了保护我自己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吗?我凭什么要认可我的竞争对手的东西?你拿着IWE去美国的企业找工作当然不好使(当然并不是绝对,下面所述的也一样),但是你看看西门子,阿尔斯通,利乐,ABB这些欧洲大企业不都认吗?前两年看过一个数据,美国一共有53人获得了IWE认证,不及我学习时一个班的人多。欧洲安全设备指令PED不就是为了对抗美标ASME而生的么?你拿着CWI去欧洲找工作,也不一样?但是美国的宝洁,哈特佛德,卡特彼勒这些企业不全都要吗?考了证,就得把她用到该用的地方。

路过

雷人

握手
3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