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声的模拟机与数字机波高问题

  [复制链接]
查看25119 | 回复33 | 2012-3-14 19: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人做过以下实验
在CSK-三A试块上。用孔深10.50深度。探头连线与探头不变。
显示屏上。模拟机调节孔深10的波高调到100%时,用此时的灵敏度测孔深50。回波高有23%
显示屏上。数字机调节孔深10的波高调到100%时,用此时的灵敏度测孔深50。回波高有16%
请问老师:是模拟机灵敏度好?还是数字机的灵敏度差了?
意见还意见,工作还工作
丁伟臣 | 2012-3-14 20: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灵敏度的问题,请检查耦合
伟臣答疑回来啦!
强天鹏 | 2012-3-15 00: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度10mm的孔在近场,近场的声压规律性不好。模拟机和数字机带宽不同,10mm处孔的声压可能不同,以此作为基准不一定合适,可能会影响50mm孔的回波高度。
另外,数字机的采样频率是多少?如果采样频率不大于探头标称频率的5倍,信号峰值采样误差就会超过10%。
liuhonghui | 2012-3-15 07: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uhonghui 于 2012-3-16 15:48 编辑

1、ASME"另一建造试块"给出了做DAC的三孔,和测量屏高线性的三孔;
   “做DAC的三孔”分布应错开,目的是防止孔与孔之间反射造成的干扰;
   “测量屏高线性的三孔”应垂直分布,目的是利用孔与孔之间反射造成的干扰来测量屏高线性;
2、EN和JB4730不讲“屏高线性”,而讲“垂直线性”,“屏高线性”和“垂直线性”是有本质区别的;
3、“屏高线性”适用于电子示波器,没有数字电路“采样”的概念,而“垂直线性”与采样频率有关系;
   还需学电子专业人士来回答这个问题比较好,我认为还是“模拟机”值得信任,用“屏高线性”解释问题不失真,能够涵盖“垂直线性”的概念。
4、数字机在IIIA试块上测量50mm深的孔时,同时会面临30mm孔,侧壁的干扰,可能会选择性的“消隐”,诸如“频带”,“滤波”等因素造成。
5、探伤核准时机的概念(针对波形漂移)是否适用数字机也值得探讨。ASME讲(自动设备除外)?数字机肯定是单片机,单片机具备自动搜索控制,因此数字机应该属于自动设备吧。
6、EN为何摈弃“屏高线性”概念?另立炉灶用“垂直线性”,是基于数字电路的普及?ASME至今不接受“垂直线性”,仍然固守“屏高线性”是基于其包容“垂直线性”?
7、RCC-M虽然老祖宗是ASME,但其基础标准引用EN,也用“垂直线性”,在试块制作时也强调防止孔与孔之间的干扰,意味着在测量垂直线性和做DAC时,防止干扰是EN试块起码的要求,与ASME利用干扰来测量屏高线性简直是大相径庭。

8、IIIA试块防止孔与孔之间的干扰能做到吗?利用孔与孔之间的干扰能做到吗?
      综上,可见EN坚决杜绝“干扰”;ASME是做DAC时杜绝“干扰”,测量系统时是利用“干扰”,显然ASME也可以做到诸如EN垂直线性的测量,但就是不要求做。
    我的见解是ASME宁愿相信模拟电路,也不愿相信数字电路。单片机控制系统抗干扰能力一直是电子学科的话题。
    针对一楼提出的问题,出现这么大的误差,不妨按照ASME屏高线性的测量要求用数字机和模拟机来对照一下,是否系统都满足ASME屏高线性的要求。我想垂直线性应该都满足EN要求没问题。

丁伟臣 | 2012-3-15 19:4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数字机在响应方面肯定不如模拟设备,但如果说灵敏度方面存在如此大的差距,我想我们的仪器校验单位就不干了,我们那么多年的报告从没发现如此重大的误差,应该不存在!
本案,我分析:楼主的问题在于首次10mm深点回波不应冲顶(起始存在误差),而且如何确定4次扫查的耦合一致?
伟臣答疑回来啦!
爽歪歪 | 2012-3-15 2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老师的关注与回复。探头,探头线。耦合剂都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模拟机与数字机
意见还意见,工作还工作
爽歪歪 | 2012-3-15 20: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在于首次10mm深点回波不应冲顶(起始存在误差),

我专程做试验,绝对不冲顶的!(做试验应该是最认真的态度)
意见还意见,工作还工作
王绪军 | 2012-3-18 21: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用汕头CTS-2020以上机型,或者GE的设备试试?
爽歪歪 | 2012-3-19 21: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模拟机是南京七星的8020
意见还意见,工作还工作
okwxb | 2012-3-20 07: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