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金昆 发表于 2015-3-7 20:00:23

2007年春重庆---南京长江游散记之二:三峡的两个峡

本帖最后由 梁金昆 于 2015-3-7 20:48 编辑

1. 岌岌可危白帝城    5月17日晨,客轮已到三峡西口---白帝城。到这里,人会想起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的诗句;到这里,人也会想起:;三国时,刘备伐吴兵伐、在此托孤的故事。    1993年,我印象中的白帝城,在长江北岸,三面环水,只有北面与奉节县相通;如今水位已上升了50--60米,它已成为浩瀚大江中四面环水的孤岛了。如果2009年水位再上升25米,不知它还存在否?    据说,岛上新建有“托孤堂” ,塑有刘备、诸葛亮等人物群像。岛上古建筑群叫“武俣祠” 。2. 夔门天下雄    稍过白帝城,船就到了瞿塘峡西口---夔门了。所谓“夔门” 实际是两个对峙陡峭石质的百丈悬崖,把远方流来广阔的长江,收入在宽约百十米的峡谷之中。过去夔门石壁上石刻大字很多,如今全被淹没在水下了,只有黄红色的墙壁状的悬崖,显示它扼制万里长江的雄伟气势。3. 移民最多巫山县    5月17日中午,船到长江与大宁河交汇处的巫山县,此处也是瞿塘峡与巫峡的分界处。根据安排,我们下客轮,换当地民船,游大宁河的小三峡。    大宁河以古栈道和悬棺出名,如今古栈道全淹没了,悬棺还有一处可见。原来(1993年之前)大宁河水最深不超过3米,如今水深已到40--50米了,船到之处看到的只是青山绿水,看不到人烟。导游说,巫山县是三峡库区改造前后水位差最大的县,也是移民最多的县(大约一百多万人)。当地导游讲述移民离乡背井时,声泪俱下,让我们心酸。    船过一个叫琵琶的小山时,看到山顶上有几间民房,但看不到人了,因为到2009年,这个小山就会被淹没在水下了。由于河水水位升高,在小三峡末尾,又冒出个“小小三峡” ,让我们又换更小的船游览,仍然是:满目青山绿水,不见人烟。4.遥望神女峰    5月17日晚7时,客轮过巫山神女峰。    巫山十二峰在四川和湖北交界的大巴山西南部,长江两岸各六峰。巫峡的“巫山云雨” ,尤为奇观,“除却巫山不是云”么!巫山十二峰中,最高、最壮美的山峰,是神女峰。它在长江北岸,山顶上有“V” 型巨石直插云霄,巨石右下方有一如人状小石,据说那就是神女,她在注视着长江。    1993年船过时,可能那时水位低,仰视角大,再加上云雨苍茫,倍感神奇; 这次遥望,可能仰视角小了,又少了云雾迷蒙,感觉平平。5. 屈原祠中的沉思    18日晨,似乎过了巫峡不久,客轮刭了湖北省的屈原故里---秭归县。秭归人在长江北岸修了个“屈原祠” ,意思是让沿江乘船过往之人凭吊他吧?“屈原祠” 是坐北面江、依山而建的仿古建筑群(笔者加一“仿” 字,似是1993年那次未有它)。拾级而上,最先看到一个牌坊式的大门,上书“屈原祠” 三个大字。进大门后,是个小广场,中央是屈子行吟的石雕像,再拾级而上,是建在山顶上的三层楼高的“屈原纪念堂” 。    面对屈原雕像,我想了四个问题:    第一,屈原是个伟大的诗人,首先是个文人,他不是政治家或政客,因此,屈原的命运,似乎代表了中国历来读书人的命运。这原因除了“昏君奸臣” 这个封建大背景外,还有读书人“孤芳自尝”、 自视过高、不善沟通等内因有关。“世人皆醉我独醒” ,这话是否说大点了呢?这似乎也说出了读书人和渔父的命运不会相同。    第二,我不大同意把屈原称为“爱国诗人” ,当时的中国国际间人才交流频繁,商鞅去卫扶秦,就不爱国么?屈原如果弃楚奔齐,就不爱国么?为满清王朝服务的张庭玉、刘罗锅、曾国藩等汉人,就是汉奸么?    第三,我也不赞成屈原“怀沙坠江” 的做法 。在他流放途中,听到秦兵攻占楚国都城的消息,怀沙投汨罗江而死。我想不明白,也不赞成。因为日本鬼子占了南京和北京,没听说有头脸的中国人自杀的。蒋公去了重庆,毛公去了延安,不都在抗日么?政治家笑屈原:你死了,谁抗敌呢?    第四,屈原以后的知识分子,虽然仍不大合群---自己说是,不同流合污,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当了五柳先生,靠乡亲施舍米酒度日;如李白、杜甫依仗诗名,到处---到各州县,骗些吃喝,但毕竟不自杀了,懂得“苟活”了---莫言了。这是进步了?还是务实了?我说不准!中国的知识分子大体上就是这个样子的。

hbwjyi 发表于 2015-4-2 22:13:47

好风光,好景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07年春重庆---南京长江游散记之二:三峡的两个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