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天鹏 发表于 2013-12-28 11:43:52

太行发动机严重受制于我国轴承工业基础薄弱

作者:蓝色红色

高端轴承为何成为木桶原理中的“短板”
在专家学者呼唤下,中央对航空发动机研发予以高度重视并计划投入上千亿人民币的研发巨资,但用于航空发动机配套的高可靠性、高精密度的顶级轴承已成为中国的航空发动机研发中绕不过去却难以翻越的“珠穆朗玛峰”。以航空发动机主轴承为例,它是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部件之一。在高速、高温、受力复杂的条件下运转,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发动机性能、寿命和可靠性。要想保证可靠性,前提之一就是要保证发动机内的轴承具备长寿命——军机航空发动机要求在3000小时以上,民机航空发动机要求更高,要求达到数万小时。而航空发动机中轴承工作环境完全可以用“炼狱”来形容,它们不仅要以每分钟上万转的速度长时间高速运转,还要承受着各种形式的应力挤压、摩擦与超高温。另外,对于一般的结构部件来说,即便出现轻度裂纹也可以保证安全使用——这在专业上称为损伤容限,而航空发动机主轴承这样关键传动部件不存在损伤容限,其在使用过程中绝不允许出现裂纹等形式的损伤,所以主轴承研发、制造难度之大堪称轴承领域的“珠穆朗玛峰”。

所以轴承虽是零部件,但它的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对主机(如航空发动机)的精度、性能和可靠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轴承技术的落后给我国工业各行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正是基于轴承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之初“156项”工业化奠基项目中专设一个轴承项目,即现在的洛轴集团。
洛轴承制造最大轴承直径为6.25米,相当于两层楼高,最小轴承直径仅9毫米,而国外制造的用于精密仪器上最小轴承仅绿豆大小。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制造出纳米尺度的超微轴承也是迟早的事。轴承是极大与极小极端制造能力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完全可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工业实力的重要标准。当今世界科技、工业强国无一例外是轴承研发制造强国。我国之所以是工业大国而不是工业强国,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轴承产业大而不强。2012年我国轴承产业销售额达1420亿人民币,这在我国算是一个比较大的工业行业,但生产的主要是中低端轴承而高端轴承则主要依靠进口,很多坐过高铁的乘客都不知道,中国虽能制造高速动车组,但动车所用高端轴承主要依靠进口。西方几家轴承巨头制造高铁轴承能满足动车时速350~400千米的需求,而我国目前的高铁轴承仅能满足时速150~200千米的动车组要求,所以,目前国内时速200千米以上的动车组配套的轴承基本上依赖高价进口。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轴承产业大而不强的现状。

我国轴承产业技术落后是与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密切相关,全国轴承企业技术人才在年龄结构上普遍存在断层现象。以哈尔滨轴承集团为例。从1994年到2002年毕业的轴承专业大学生一个也没有引进,2002年以后,每年即使能引进轴承专业大学生,数量最多4~5个,最少年份才引进1个,出现了严重的青黄不接与人才断层现象,其它轴承企业也存在类似问题。众多企业轴承专业的技术人才断层现象首先应归罪于高校人才培养上出现断层,因为这段时间原有的七八工科院校的轴承专业以所谓发展“宽口径专业”为名而被裁减合并到综合性机械工程专业中,成为依附于机械专业的一门课目(专业课),轴承专业毕业人数急剧减少。
现在河南科技大学轴承专业成了全国仅存的“独生子”,迄今为止该校已为全国轴承行业培养了近2000名本科生和硕士生。这些学生绝大多数已成为轴承行业的技术骨干,河南科技大学因而被业内人士誉为“中国轴承行业的黄埔军校”。但该校轴承专业每年仅提供60多名的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全国上千家轴承厂的需求,众多轴承厂不出现技术人才断层才怪。靠每年仅60多名的毕业生去支撑一个较大产业发展实在是势单力孤、不成比例。与之对比的是全国每年百万数量级金融、会计、经济学等财经类文科毕业生却就业艰难。
河南科技大学轴承专业毕业生虽很受欢迎,但存在2个问题,一是河南科技大学不是全国重点大学,而是省属地方大学(相当于“二本”大学)。现在,逃离工科成风,即使重点大学传统工科专业,考生报考都不积极,更不要说地方大学的工科专业。所以报考河南科技大学轴承专业的以中等考分的学生居多,高分的一流考生不多,学生进口质量不理想,毕业生总体质量就不会理想。对轴承这样的重要的行业,人的素质上不去,轴承业如何振兴和发展呢!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对轴承专业应实行低收费乃至免收费教育,以吸引一流考生报考。

日本轴承巨头NSK,其总部有1800个研发人员,这是中国轴承同行不敢想象的。在许多外行人看来,轴承是种结构简单的零部件,有必要配备这么多研发人员吗?其实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轴承都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低端轴承,而高端轴承技术复杂程度是低端轴承无法相比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认为:高端轴承研发涉及材料、油脂及润滑、制造、设计、轴承制造装备、检测与试验等一系列技术难题,还涉及接触力学、润滑理论、摩擦学、疲劳与破坏、热处理与材料组织等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
卢院士这番话表明了高端轴承技术的极端复杂性,其难度非常大,NSK总部有1800个轴承研发人员也就不足为怪了。这同时也说明专为不起眼、看似简单的轴承专门设置一个工科专业是很必要的。而一个综合性、宽口径的机械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尽管也学过数十小时的轴承课时,但如此短的的学时,只可能触及轴承这门高深学问的皮毛,如这样的本科生投身轴承行业,几乎等于从头开始学,用人单位还得费时费力对其进行轴承专业知识的大量培训,当然会怨声载道。所以,轴承专业绝不是像某些人所认为的是低端、普通、“小儿科”性质的工科专业。
光有中央领导重视轴承产业,却没有相关部门去贯彻落实也不行。希望教育部门关心一下这个小而重要的工科专业,必须改变轴承专业“独生子”的现状,清华等重点工科大学应重新恢复设立轴承产业,为中国的轴承产业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有了技术人才的支撑,中国才能实现由轴承大国到轴承强国的根本性转变。

xhndt1963 发表于 2013-12-30 16:05:38

{:soso_e179:}

果GUO 发表于 2014-1-1 11:03:59

{:soso_e179:}

小辉检测 发表于 2014-1-4 14:15:35

工业皇冠上明珠中中的明珠啊,是要好好重视

假面 发表于 2014-1-7 10:21:53

{:soso_e179:}

nde7225030 发表于 2014-1-9 15:22:41

赞一个

祝你开心 发表于 2014-1-10 10:43:44

其实理工科基础学科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大家都缺人。我们存在太多要追赶的行业了。

xq279930372 发表于 2014-1-13 09:24:43

{:soso_e179:}

xq279930372 发表于 2014-1-13 09:25:33

{:soso_e179:}

春华秋实 发表于 2014-1-15 15:12:10

{:soso_e163:}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太行发动机严重受制于我国轴承工业基础薄弱